上线不到3年成母婴独角兽的蜜芽做对了什么

【上线不到3年成母婴独角兽的蜜芽做对了什么】蜜芽CEO刘楠常在朋友圈更新蜜芽的最新动向,今年7月,蜜芽邀请十余位育儿界“网红”在上海国际母婴展上,完成了日间3天不间断直播,也是母婴行业首家涉足直播的企业 。
跨境母婴在经历了2014年的萌发,2015年的爆发式洗牌后,2016进入了最终“落定”期,行业格局初落定,蜜芽在艾瑞公布的2016年独角兽企业估值TOP300中,以全行业第59名的估值,排名母婴行业榜首 。
而这个妈妈们中每天被打开无数次的蜜芽,背后到底做对了些什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上线不到3年成母婴独角兽的蜜芽做对了什么

文章插图
抛开过多对于蜜芽这家电商战略的猜想,也不大谈母婴生态的构建,就从实实在在的蜜芽商业体系架构设和营销创新中,看下对于正在电商行业的每个人,有哪些实际的启发和借鉴 。
启发一:清晰的定位三级跳
回溯蜜芽宝贝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蜜芽不断在自我革命和战略升级,从最初的电商、到社区+电商、再延展到社区+电商+线上线下体验式内容服务 。
第一阶段,电商 。作为全职妈妈的刘楠,始于热爱 。彼时的蜜芽角色,始于自发的原始兴趣,并未到达自觉的定位阶段 。
作为纯粹的垂直电商,蜜芽服务母婴人群,提供标准的母婴产品 。几年过去,无论是从品类、品牌、供应链、影响力、用户基数、销售规模等多个维度,拿过多轮投资、经过多次行业酣战的蜜芽,已经不再是往日附生在大平台上的小小淘宝店 。
从销售额上来说,2016年6月底蜜芽单月度GMV(平台交易额)已经超过4亿元,而2014年蜜芽一年的交易额才3.5亿元 。
第二阶段,电商+社区 。
与很多日常消费不一样,母婴用品的消费,其实门槛很高———第一次当妈妈的用户们,在选产品、选品牌、选电商平台的时候高度敏感紧张和茫然 。而学习如何做妈妈的主渠道就来自垂直的网络社交圈,从其他妈妈那里学习小心翼翼地避开雷区和暗礁,如何选购婴幼儿商品 。
捕捉到这一用户特性,蜜芽建立蜜芽圈社区,激励母婴达人和草根用户持续产生高质量的UGC内容——关于商品选择购买和使用体验的 。通过内容的阅读、评论、分享,建立用户社交关系,刺激商品的销售转化,巩固推出爆品的能力,增强用户黏性 。通过内容在蜜芽圈体系外的分享,如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可以较低成本获取新客 。
第三阶段,电商+社区+线上线下体验式内容服务 。
到了这一阶段,始于电商的蜜芽走出了电商,始于线上的蜜芽走到了线下 。逻辑其实很简单,蜜芽CFO孙伟说“母婴人群是个天然的线下人群,很多体验类的需求对孩子是刚需,又无法在线上完成”,这就造就了母婴市场有相当大的一块份额是线下服务和体验 。蜜芽线下体验服务的拓展主要考虑母婴人群线下服务里面高频、刚需、市场相对分散的细分领域,如目前蜜芽正在线下进军indoor LBE (location based entertaiment)领域,以商场内室内儿童游乐为首个战场,预计在2018年达到全国覆盖200家以上的蜜芽乐园 。
社交电商的基因依然在持续,只是载体在不断升级,从图文到视频到直播,目前蜜芽圈已经与近300个母婴领域的网红、知名医生和大的IP签订了协议,同时与知名育儿专家崔玉涛,合作推出《崔神驾到》节目,保证了蜜芽圈的独特的优质内容不断生产和分发,同时通过视频、直播、问答等形式,打造大流量的母婴人群入口,增强用户粘性并有效降低获客成本 。在母婴消费这个泛生态圈,新妈妈们的学习过程,高度依赖于行业的意见领袖,按照刘楠的说法,“蜜芽就是想让惶恐的中国妈妈安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