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特色电视背景墙图片 蒙古电视墙背景图风水图片( 三 )


文章插图

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 。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 。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 。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

蒙古特色电视背景墙图片 蒙古电视墙背景图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生产风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 。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 。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 。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
勒勒车,也叫“大样车”,这种车的轮子较高,直径最长的有一米四、五 。轴轮多是用桦、榆、硬杂木而制成,车辕较长,除车身外一般相当于半身的长度 。它可以拉水、搬运蒙古包、运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应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
库房车,车体上放置一木制长方形有盖有门的柜,柜外用铁皮包封,或围生牛皮,可防风、防水、防潮 。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
拉水车,车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铁制桶,用来拉饮用水,平时蓄水用 。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愿骑骆驼,骑乘较暖,忍苦耐劳,几天不喂草、不饮水也能过的去,冬季行路 。搬运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中,常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骆驼,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鱼贯而行,因此骆驼被人称为“沙漠之舟” 。

蒙古特色电视背景墙图片 蒙古电视墙背景图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祭祀俗风
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 。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
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 。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 。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
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 。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 。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
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 。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 。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
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

蒙古特色电视背景墙图片 蒙古电视墙背景图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婚礼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 。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 。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 。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 。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 。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 。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 。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 。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