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行业巨头如何用10年打造60亿财富帝国( 四 )


第一 , 采取全托管加盟模式
加盟商只需有门店实体 , 缴纳一定的加盟费和首次进货的货款 , 其余的全部由总部负责 , “从门店装修到人员招聘” , “从促销活动、商品定价到商品配送等等” 。
当然 , 每家店可根据店铺规模、位置、周边人群特征等不同因素 , 灵活搭配不同的商品 。
第二 , 提高质检门槛
食品安全是大事 , 所有的零食要经过两次检验才能入库 。第一关是感官检验 , 包括生产日期、色泽、味道、气味等 。感官检验合格后 , 再进行第二关理化检验 。质检部门的一把手 , 对所有产品准入有一票否决权 , “就是找杨红春说情都没用 。”
不过 , 别以为进店就万事大吉 , 店里所有的产品还要两个月轮检一次 , “每年花在质量检验的费用都不低于10万元 。”
第三 , 以销定产 , 自动补货
为提高零食的周转速度 , 尽可能压缩中间环节 , 杨红春咬牙花2000多万 , 上马一套供应链系统 , “货物卖掉之后 , 电脑自动补单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门店既不会断货 , 也不会出现压货 , “产销周期一般控制在27天 , ”确保顾客吃到的零食更加新鲜 。
但是 , 计划赶不上变化 , 2010年 , 来伊份强势崛起 , 零食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 。
怎么办?杨红春就把眼光瞄向了全世界 , “全球配置产品 。”他跑到了澳大利亚 , 美国、南美 , 把美国的长核桃、巴西的开心果等9个国家的特产收归门下 。最狠的是 , 杨红春直接买断供应商 , “必须按照提供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定制生产 。”
很快 , 资金捉襟见肘 。好在今日资本的徐总十分给力 , 关键时候 , 给杨红春送来了7000万 , 徐总的理由很简单 , “一个传统企业走出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 非常了不起 。”
有了大佬撑腰 , 杨红春线下线下同时发力 , 迅速驶入了快车道 。2011年他开出了710家分店 , 并拥有37家网络渠道 , 注册会员突破3000万 , “顾客在网上下单 , 可以快递到家 , 也可以就近到实体店提货 。”
2015年的双十一 , 天猫在水立方举办购物狂欢派对 , 杨红春愣是拿下了奥体中心到水里方这段必经之路的广告资源 , 就连奥体中心的20辆电瓶车 , 也全部打上良品铺子的logo 。
结果 , 这一年的双十一 , 给杨红春带来1.23亿营收 。
如今 , 良品铺子拥有12大类产品、88个系列 , 近1300种零食 , 杨红春旗下拥有2100家门店 , 每年营收高达60亿 。未来 , 良品大步向100亿进军 。
良品铺子为什么一路能够活下来 , 杨红春给出了三点理由 。
一是价值观对头 。一直坚持品质第一 , 其他第二的经营理念 。
二是比较理性 。总在琢磨用户需要什么、还存在什么差距 , 怎么做的问题 。
三是注重产品 。每个产品去定义它的标准 , 基于用户的需求去设计结构和造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