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滴滴、UBER(中国)合并刚满月就迎来了一次“涨价”风波 。
9月6日一早,新京报、新浪财经、新华网、时代周报等媒体相继曝出“滴滴顺风车涨价20%”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以及互联网出行平台用户的关注 。
“就觉得现在坐没以前便宜,我还以为是没有补贴了,原来是涨价了!”

文章插图
“滴滴UBER合并后,涨价是迟早的事儿,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
“快车、专车涨价就不说了,顺风车打着共享的名义涨价,还共享个啥!”
【滴滴涨价背后的原因不只是合并】……
“共享出行基于涨价的前提下?”顺风车顶着共享的帽子却默默涨价,据透露早在2015年滴滴顺风车就涨过一次价,而现在20%涨价后费用与出租车几乎相当,没看到共享的理念,倒看出了营利的模式 。
除了伪共享的出行理念,滴滴顺风车的定位也遭到了质疑 。
“顺风车应该是顺路出行,如果滴滴顺风车车主在过去一直承担着绕路成本和时间成本,那么‘顺风车’也是一个伪概念,可以看到起初的定位只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比,并非方便车主和乘客,如今持续不断地涨价,也是为了使产品内部营利达到均衡 。”网友的犀利分析,让更多的人大呼看懂其营销太极手法,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担忧,顺风车价格和快车看齐,那照此形式下去,快车价格和专车看齐的日子也快了 。
其实,在涨价舆论风波下,我们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滴滴快车、专车和顺风车,平台三类司机多有重叠性,这与初期产品定位有分不开的原因,除了专车有对车型具体要求以外,快车、顺风车的界线很模糊,并没有一个制式的规定 。所以尽管三类产品模式不同,但是在司机交叉重叠下,各产品司机性质日趋相同也只是时间问题 。加之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两个平台在市场内的份额已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自行调配产品的比例也是自家家务事,用户和市场也只能遵循其规则,涨价也只能接受 。
再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15年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的相关表述,“滴滴顺风车的增长速度远超预期,服务器一时间遇到了巨大的压力,可见这个市场拥有巨大的前景 。”以及用“顺风车行业几乎看不到天花板”的描述来概括顺风车产品的前景 。所以,滴滴内部对顺风车领域的策略早就有所规划,而且黄洁莉经理还谈到“明年(2016年),我们希望让顺风车成为滴滴内部订单量、用户量最多的业务 。”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今年滴滴顺风车的订单量和用户量或许已经成为滴滴业务内的顶梁柱,所以从顺风车下手,通过20%涨价的形式,可以有效地以顺风车单个产品来提高滴滴整个产品系的盈利创收点 。
不少用户也惋惜滴滴使顺风车在共享帽子下成了“变形物”,对顺风车开始有了抵触情绪,其实在顺风车涨价舆论风波下,我们可以更加看清楚谁在积极继续地坚持共享出行、坚持专心做顺路出行平台 。
据了解,同样秉承“共享出行”嘀嗒拼车,就市场份额来说,在拼车领域内排名第一,全互联网出行领域内仅次于滴滴、UBER 。嘀嗒拼车坚持顺路出行,提前支付车主费用的模式,透明式的低价出行,让用户出行更加安心,加之嘀嗒拼车持续释放优惠券,在原本低价出行的基础上继续低价,以真正共享的名义和用户之间形成强联系,这也与日前相关数据指出嘀嗒拼车用户粘性远超滴滴、UBER等信息不谋而合 。
当下,滴滴顺风车涨价只代表一部分顺风车的“变形”,并不影响整个顺风车行业的发展,真正的共享出行依旧在市场有一席之地,也或将因为滴滴涨价等行为成为下一个出行热门方式 。
- 滴滴出行推滴币可用于支付车费
- 滴滴陌陌美团的第一批用户是这么来的
- 时钟能挂在沙发背后墙上吗
- 百度接连出手投资顺风车软件
- 新零售背景下小商家如何布局好自己的内容营销矩阵
- 灶台如果背后无靠会影响财运吗
- 滴滴发布上半年全国出行报告
- 滴滴突然涨价一倍 滴滴涨价成事实
- Uber和滴滴合并大猜想
- 为什么现在说O2O背后危机四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