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电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 )


从母婴市场的情况来看 , 品类受限 , 爆款依然是妈妈们最抢手的产品 , 但爆款的海外品牌商的供货渠道并不是很稳定 , 而母婴跨境电商能与品牌商直接合作的也比较少 。当下很多母婴跨境电商采用的是复合渠道 , 复合渠道相对冗长 , 使得上游供应链不稳定 ,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 , 最终造成毛利低、利润少 。就像贝贝网的创始人张良伦在采访中提到:“与此同时 , 跨境总体上其实是赔钱的 , 它有毛利 , 但是毛利因为有供应链的成本 , 算下来其实是不赚钱的 。”
招架得住资本寒冬吗?
近两年一直是母婴跨境电商的资本季 , 玩家一哄而上 , 投资人瞄准母婴市场 , 从蜜芽宣布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到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 不少投资人一掷千金 。但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年底 , 即使“二胎”政策已经开放 , “融资”等这些充满诱惑的字眼逐渐退出狂热的市场 , 母婴市场逐渐临近冰点 。没有钱就意味着对供应链的投入、营销宣传成本要减缩 , 这对于母婴跨境电商来说 , 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
资本寒冬的来临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 , 但也意味着将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被筛选出来 。母婴跨境电商在迎来2016年的同时 , 也进入了一个“拉锯战”阶段 。如今母婴跨境电商的狂热度正在逐步散去 。无论是母婴跨境电商相互之间的竞争 , 还是来自于环境的压力 , 2016年都将成为母婴跨境电商相互角逐的一年 。未来母婴跨境电商将会有怎样的应对能力 , 又有多少母婴电商活下来 , 让我们拭目以待 。
综合平台的冲击怎么扛?
面对电商巨头的入局 , 母婴跨境电商从整个母婴市场格局来看 , 一直扮演专业的角色:有做工具的 , 也有布局社区的 。这些“小而美”的母婴电商将会更加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 , 在母婴消费群体中会更加深入 , 深耕母婴市场 。据相关媒体报道 , 不少母婴行业的专业人士认为 , 母婴垂直电商最大特点是用户购买需求呈现阶段性特点 , 母婴垂直电商上的用户购买时间较长 , 而综合性平台只是当消费者在购买其他产品时会顺带购买母婴产品的居多 。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从当下的市场格局来看 , 母婴电商市场的玩家们例如天猫、京东、苏宁红孩子等综合性电商平台占据了整个母婴电商约75%的市场份额 , 而垂直母婴电商的体量十分小 。据悉 , 相关数据显示 , 在2015年第2季度中 , 天猫、京东分别以46.9%和22.8%的市场份额排名母婴市场 。
为什么天猫、京东等综合性平台对母婴垂直电商来说冲击这么大?原来 , 天猫等综合性电商平台首先在品类方面更加丰富;其次 , 综合性平台的品牌印象已经深深植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 导致用户习惯性地在综合性平台上进行购买;除此之外 , 综合性平台源于长久的经营模式 , 有牢固的用户基础 , 相比母婴垂直电商 , 可信度更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