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鲜冷链的电子商务平台 生鲜电商自建冷链( 二 )


第三方区域化冷链出现 自建物流模式面临升级
面对自建冷链的高昂成本和漫长回报周期,行业开始逐渐反思这种重资产打法“逆向倒逼”模式的合理性 。
“作为生鲜电商平台去投入建设重资产的物流仓储,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天猫生鲜总经理何春雷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相比之下,生鲜电商更应该将资源投入到上游农产品标准化、售后服务标准化等核心中,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社会化冷链企业来负责 。”
不过,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对于全品类的大型生鲜电商而言,自建物流体系会发展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单品类或品类较少的生鲜电商,自建物流投入不足与从价值链上捞回来,自建物流会成为包袱 。
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美国生鲜电商WebVan经历的冷链灾难,足以让国内的生鲜电商平台重新回顾 。创建于1996年的生鲜电商平台WebVan在VC的疯狂注资下放弃盈利,仅建单个冷藏仓储的成本就高达4000万美元,并且承担10-15美元/单的配送成本,提供免费送货服务,上市两年总计烧掉12亿美元后破产 。
事实上,伴随着生鲜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扩张规模,国内配套的冷链产业也在发生变局 。
一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数据是,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报告,仅在2015年上半年商超冷链等传统B2B配送业务份额下降约25% 。但涌现出黑狗冷链、九曳供应链、神盾快送等10多家专注生鲜B2C的冷链配送企业,这也给传统的冷链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
杨达卿认为,上述专注区域性、碎片化需求的配套冷链企业,也更加符合生鲜电商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但从目前生鲜电商发展与冷链市场增速来看,拥有资本输血的生鲜电商倒逼物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销售辐射区域不大,不需要多点、多批次储配的生鲜电商,外包物流应该是优先考虑,反之自营物流优先考虑 。未来合理发展的生态是,掌握订单和大数据的生鲜电商,联动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共建专业物流体系 。”杨达卿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