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说明书吗?


看说明书吗?


国人中 , 看说明书的人不到 20% , 正确观看药品说明书的人不足 15% , 可见 , 中 国人多么不喜欢看说明书 。

中国人喜欢买了东西之后 , 拆开包装 , 凭想象、摸索着使用 。 弄不明白了 , 再 去看说明书之中的某一部分 。 在使用产品之前 , 通篇把说明书看一遍的人确实很少 。自己摸索着干、想象着干、凭经验干 , 不喜欢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做事情 。
说明书就是说明三个问题:第一 , 这是什么?第二 , 怎么做?第三 , 怎么防止出错?
先讲一个刚刚经历的小事情 。
五天之前 , 我太太网购了两组全金属厨房置物架 , 需要装配起来 。
晚饭后 , 三哥和三弟自告奋勇干了起来 。 我说:“看看说明书啊” , 木有看 。我待了 15分钟之后开车去了超市 , 大约 40分钟后返回 , 加上路程用时一个小时多一点 。回来后 , 三哥和三弟还没有装配完一组 , 于是我开始装配另一组 。 半个小时之后 , 他 们二人完工 , 并说自己已成了熟练工种 , 并骄傲的问我是否需要熟练工帮忙 。 彼时我 刚装了 2/3 , 我看了一眼他们的劳动成果 , 说了一句:“装错了 。 ”三弟说:“没错呀 ,看看就是这样么!”三哥说:“熟练工种!”我又说:“装错了!”问:“哪儿错了 工种不?”
约十分钟后 , 我的装配工作完毕 。 三哥和三弟说:“怎么跟我们装的不一样啊?” 我说:“看说明书!”于是……他们重新返工 , 拆掉 46 个螺丝 , 回到最初 。 结果 ,就岀现三个问题:第一 , 由于进行了返工 , 没有效率 , 等同于浪费了时间 , 浪费了三 个人的精力;第二 , 间隔空间不够 , 微波炉放不进去;第三 , 置物架格板与竖杆接触 交接的细节部分 , 由于内外装反了 , 造成漆膜磨损脱落;第四 , 因为装反了硬用力压 入嵌接 , 造成隔板变形 , 用手掰时划伤了手指 , 小小的流血事件 。
还听过一个故事 。
【看说明书吗?】某个下属给领导回微信 , 本来想回“好的” , 结果回成了“妈的” 。 发送之后也 没有再看 , 当然也就没有撤回 。
其实发微信这么简单的事情 , 缺少了一个流程管控环节 , 即:发出之前检查发送 内容是否有错别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发送微信的流程:思考内容→书写编辑 →检查内容→发送 。 如果急于等待回复 , 那么要设置回复提醒 , 或五分钟之内看一次 是否有回复 。
现实中很多人往往是不重视发送前检查这个环节的 , 包括我自己也会经常发错 ,好在都不是关键字 。 我们在网上也听到这样的故事:发错了图片 , 发错了视频 , 把不 该发的内容发到了不该发的群里 , 甚至把那啥啥视频发到了物业群里 。 我也会收到同 事发来的内容中间有关键节点的错误或者粗心大意的发错了版本 , 这都是没有按流程 办事 , 没有检查这个环节造成的 。
再说说乐高玩具 。
乐高玩具就是用各种标准小构件做不同拼装 , 简单的做个小飞机 , 小房子 , 复杂的就是就拼装宇宙飞船 。 价格不菲的一盒乐高拼装玩具里面是有精美的印刷版说明书的 。 多数孩子从来都是不看说明书的 , 家长也没有时间和功夫 , 甚至没有兴趣帮着孩子建立起看说明书的习惯 。 一是 , 家长没有看说明书的习惯也没有这种意识;二是 ,小孩子急于玩弄新鲜 , 也不会去看 。 当然 , 小孩子也看不懂啊!于是 , 家长的心态就是: 自己玩去吧 , 愿意装成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 。 小孩子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样子 , 还谓 之“创新”“有创造力” 。 当然不能否定小孩子有想象力 , 但是想象力并不等于操作 能力 。 孩子在玩乐高玩具的过程中 , 从来就没有学会按照说明书 , 按照逻辑拼装出说 明书中的所有拼装形状 。 我相信也没有哪一个大人认真的按乐高的说明书去教给孩子 ,把所有的说明书上出的所有的样子拼装出来 , 而是差不多就行了 , 自己玩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