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柜放药吉利吗 风水药箱放哪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qí)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明史》卷二九九有传 。李时珍自幼立志学医,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博览医学典籍,并从实践中总结行医经验,还亲自到湖广、安徽、江西等地研究、采集药物标本,搜集医疗处方,最终编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书被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赞誉为“本草系列的最高著作”“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此外,李时珍一生体现出的坚韧顽强的意志、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实验科学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



床头柜放药吉利吗 风水药箱放哪

文章插图



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赞誉《本草纲目》为“本草系列的最高著作”“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而这部书的作者就是被后世尊为“药圣”的李时珍 。


弃科举,立志学医


明正德十三年(1518),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东门外瓦硝坝,蕲州就是湖北蕲春县的蕲州镇 。李家应该算是行医世家,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个背着药箱,摇着串铃,成年累月奔走在农村街巷给人看病的医生,这样的医生在当时被称作“铃医”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承袭父业,也是一个医生,而且还是个秀才,只是参加了多次乡试,都没有中举 。李言闻在蕲州一带颇为有名,但那时医生的地位很低,在一些人眼中,他们与算命、卖卦、看风水的江湖术士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李言闻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走上科举这条路,以便将来当官,改换门庭 。
按照明朝医户必须有一个儿子继承行医职业的制度,李言闻的大儿子,也就是李时珍的哥哥李果珍决定学医,因此科举做官这一任务就落到了李时珍的肩上 。然而,实际环境给李时珍的影响,使他与父亲的愿望背道而驰 。
李时珍的健康状况很不好,他的童年几乎大半都是在药房炉子边度过的 。直到十岁左右,他的身体才慢慢好起来,能够读一点书,到外边活动活动 。
对于草木昆虫,李时珍自幼就有出奇的爱好,在这方面他是受了父亲的很大影响 。李言闻研究药草多年,他的方法是拿实物与书籍相对证,在他的房间里,一年到头都能闻到各类药草的味道 。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李时珍,很早就能说出多种药草的名字;他的父亲还常常带他到山里去,让其亲眼看看药草的生长情况,知道药草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了解儿子的爱好,李言闻还曾教李时珍读过图画本的《尔雅》,李时珍很有兴趣,很快就将《释鸟》《释兽》等篇背得烂熟 。
离瓦硝坝不远有一个湖,李时珍经常去那里玩耍,和渔民相熟识 。有时候,他还跟着渔民去打鱼,由于力气小,不能划桨,他便帮渔民整理鱼篓 。在这里,他学到了许多关于水鸟的知识 。
应该说,李时珍学习了药草、鱼鸟的知识,建立起了学医的兴趣,同时还养成了虚心学习、注重实际、追求真知的品格 。
然而,在李言闻这里,兴趣是兴趣,应科举的本业才是大事 。于是,李时珍感兴趣的关于草木的书被父亲收了起来,摆在他面前的是枯燥无味的“八股文教材”,这应该是李时珍最不愉快的一个时期了 。
十四岁时,李时珍考中了秀才 。他的父亲十分高兴,鼓励他再接再厉,考中举人 。但李时珍实在对八股文提不起兴趣,连续三次应考都失利了 。此时的李时珍感到不能再继续走科举这条路了,必须要按照自己的志向安排生活 。学医,并从这一门学问里求发展,是李时珍多年的心愿,现在他要毫不犹豫地实行了 。他的父亲李言闻也意识到李时珍不适合科举的道路,其实他早就看出这个孩子在医学方面有天赋,只是因为当时行医为世人所鄙,才想让他科考做官 。终于,李言闻同意了李时珍的要求,不再让他应考,而是跟着自己钻研医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