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都需要什么手续 日本结婚手续( 二 )


Stella是一个特别可爱的现实主义者,在24岁的时候还没有亲密男友,就决定要不拘形式地解决这个问题 。妈妈托阿姨安排的相亲她很乐意去,甚至跃跃欲试想去参加电视上的速配节目 。她有她的理由:大好年华,没有男朋友就出去找,干嘛自己耗着 。她还热衷于去交友网站逛,列出自己的交友条件例如身高需在180以上等等 。一来二去还真的找到一位好男孩,日日通电话三个小时的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决定见面 。后来终于修成正果,结婚了 。男孩子早就买好了房子,Stella什么都不用操心 。
很多人十分抗拒带着目的性地去认识朋友,例如相亲、类似的单身Party、去纯粹的“找对象”的网站等等 。而希望在茫茫人海中与梦中人偶遇 。可是这也许真的不再是那么诗情画意的年代了 。如果你不想像《单身日记》里的布里琼特那样一个人郁闷地在小公寓里暴饮暴食、哭泣、独自度过孤独的假期,那么不妨打消一些过于浪漫的想法,接受一些外出的机会 。
结婚要趁早
像手上留恋不去的Swatch手表一样,现代人抗拒“成熟”,也表现在婚嫁上 。一个做建筑设计的男孩子一早就有亲密的女友,他工作几年赚了不少钱,买了一套房子 。女友以及双方家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所房子是为他们结婚准备的 。他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想让女朋友来这所房子 。他想独自占有它!不是和女朋友的感情有什么问题,而是他觉得从小一直和哥哥分享一个房间,从没有过这么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了房子,只有自己有钥匙,虽然不住在这里,但是每天都要来独自呆上一会儿 。
杂志上说日本现在也出现这样一批不急着结婚的大龄女子 。她们35岁左右,可是仍然乐于住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照顾,薪水都用来打扮自己,和男友只约会不谈婚嫁 。潜意识里她们不想长大,不想去承担料理一个家庭的责任,还不打算看婆家的眼色,希望尽可能延长这种没有负担的日子 。
一句话,不管有没有找到合适的那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并不着急结婚 。特别是在现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轻白领们大都是大学毕业、薪水不错,生活是有颇多乐趣的;父母亲友们很多都在异地的家乡而不在身边,周围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过分热心,传统世俗的婚嫁压力比较小,朋友们都过着类似的自在生活 。有的一对男女朋友谈恋爱已经好几年,因为共同面临租房等问题,男女朋友大多同居,周围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是同居下来,久而久之结婚的事情就崩塌了 。
可是拖到快35就真的不要让身边的那个人再等了 。说不定哪天他(她)就不愿意再等了 。结婚是一件让人心安的事情 。一早解决,省下多少猜疑等待的时间,用来发展一些其他爱好或者事业,不知多好 。如果感情稳定的话,那道手续更是诚意和郑重地表示 。结了婚,两个人可以开始共同计划财务问题,名正言顺地共同旅行、拜访亲友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符合社会规范,其实也是一种普通的幸福 。如果不是还存有什么二心的话,Why not?
古人结了婚连发型都必须改变,让人一看就知婚否;现在在外面大家可以照常做自己的什么先生、什么小姐 。有一位标准的香港中环写字楼女士,精致、冷漠、有着20岁的干净容貌和40岁的精明 。另有一位与之有业务关系的先生,大家应对如常,别人都看不出来他们居然是夫妻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私人电话,不在家里招呼朋友,只有周末住在一起,有大假期的时候一起去马尔代夫旅游,而且觉得这种生活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说现在的人结婚也不再是像古时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么带点悲壮意味的事情了 。有点像两个人搭伴儿过日子,大家也还各有自己的圈子和娱乐 。所以不用那么恐惧结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