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要温和,以通为补( 二 )


想想看,脾面对的也是铺天盖地的食物长龙 。如果是五谷等熟悉的食物还好,但是很多数时候,脾都要独自面对陌生而具有伤害性的食物 。那些寒凉彻骨冰激凌、海鲜、奶茶,那些让人上火的油炸食物、零食,那些肥甘厚腻的动物制品,脾有时候真的是无力消受 。
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既维持身体健康,又处理好这些陌生的食物 。他只能一点点地消耗自己,成全你 。他也不会很明显地向你求救 。因为如果一个妈妈为孩子做什么,她绝不是为了回报 。如果一个妈妈为了孩子而让自己承受痛苦,那她很可能就是闷声隐忍着,她会默默地付出 。
对,脾就是选择了这种隐忍的方式,他默默地承受孤独,默默地付出自己 。那种深深地无力感会笼罩脾,久而久之,倦怠感、虚弱感就会吞噬他 。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是脾虚了 。食欲差、吃得少、挑食;容易积食、消化不好;不长个、不长肉,瘦小;抵抗力差、容易感冒……
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一直提倡给孩子吃简单一点的食物,提倡反馈式喂养了吧?简单的食物,脾是熟悉的,他会有安全感 。而反馈式喂养,其实就是脾在尝试和你交流了 。比如,有时吃多了,肚子发胀,甚至打饱嗝的时候食物的气味往上冲 。其实是脾在说,主人,下次可以少吃一点吗?现在,能不能陪我出去走走啊?

补脾要温和,以通为补

文章插图
比如,有时候吃饭完,第二天怎么也拉不出来,或者是很费劲地拉出羊屎蛋了 。其实是脾在说,主人,这个食物下次可以少吃点吗?或者暂时不吃,等我变强壮一点再吃,可以吗?
还有一种和脾交流的语言,你可以学一下,就是揉肚子 。搓热手掌以后,轻柔地、缓慢地以肚脐为圆心去揉,温温的感觉,是能量的碰撞和交流 。
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脾是会很开心的 。他也就不那么孤独了 。
脾是满而不实的,他喜欢通透
人体就像天空一样,你看云朵,就是干净澄澈的,清灵的,而不是浑浊的 。这种状态,也是脾喜欢的,“满而不能实”,里面充满了清灵的脾气,而不是食物的垃圾和它腐化滋生的浊气 。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给脾添堵 。比如,平时生活中的过度喂养造成的积食 。又比如,很多人都是当孩子脾虚或者处在生病状态的时候给“补脾” 。其实,这种补往往只是增加了食物垃圾和相应滋生的浊气而已 。脾自身所需要的清灵的脾气却很难得到增加 。
因为这时候,身体是堵的状态,脾又比较虚弱,所以他是没有能力把补进来的营养转化为清灵的脾气,或者是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 。
那么给孩子补脾,应该是什么时候补呢?
就是身体处于通透的时候,也就是健康状态下 。其实,倪海厦老师就说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面,就没有阴虚的概念,也几乎不用补药 。只是在补津液的时候,小补用甘草,中补用大枣,大补用人参 。
当人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时,也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出汗和情志的情况都正常时,脾就好像是耕犁过的土地一样,疏松透气,适合植物生长,而整个身体就像是河流一样,奔腾不息 。因为没有什么瘀堵,而脾又处于健康活跃的状态,所以这时候补脾,就能够让脾回归“满而不实”的通透状态 。
这时候,你如果能神情专注地和脾交流一下,比如给孩子捏捏脊、带他去做做游戏,必定能够得到丰厚回报——健康的身体 。
补脾要温和,以通为补

文章插图
【补脾要温和,以通为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