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二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项庄舞剑
刘邦如坐针毡,惊恐万状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樊哙“带剑拥盾”而入,怒视项羽 。项羽亦惊起,按剑而立 。当得知他是刘邦的车夫后,禁不住由衷赞叹道:“壮士!”项羽虽有此赞,但王霸之气却丝毫未减,“斗卮酒”“生彘肩”,轮番“轰炸”,樊哙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一一领受 。项羽意犹未尽,再逼一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应声而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又一饮而尽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樊哙
大家可能会说,樊哙这是本色出演,哪里有什么扮猪吃老虎?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樊哙的智慧来,他如果不是慷慨豪迈而入,而是唯唯诺诺上前,以项羽的为人,根本不会给樊哙发言的机会,只需一句“左右,棍棒打出”,就能让张良的计谋付之东流 。
樊哙此举可以说是完全摸清了项羽“惜英雄、重英雄”的脾性,投其所好,以莽夫示之,这才能引出樊哙的一番慷慨陈词: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么一段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精彩绝伦的演讲,是一莽夫能说出来的吗?所以说樊哙是扮猪吃老虎,忽悠了项羽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陈小春饰演的樊哙
更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借尿遁之后,又担心未及向项羽辞行,正在犹豫之际,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种智慧而富有哲理的话语,有上面的铺垫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
第四智:以“诚”待领导
这个“诚”既是诚实的诚也是忠诚的诚,领导对一个人的“诚”不会视而不见,只是大多数时候,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愿意表现出来罢了 。樊哙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排闼”进谏就体现了樊哙对领导的“诚”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公元前196年英布谋反,当时刘邦“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只有樊哙“乃排闼直入” 。
见到刘邦,樊哙先是痛哭流涕,继而慷慨陈词:“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樊哙
樊哙的话直如箭、苦如药,但他对刘邦示之以诚,这也感动了刘邦,“高帝笑而起”,不但没有责备樊哙,反而抱病接见大臣,处理朝政,平定英布之乱 。
刘邦为何“笑而起”?就是因为刘邦明白良药苦口的道理,知道樊哙是一片忠心 。在职场中时不时的给领导提个醒,偶尔犯颜直谏一下,待领导以诚,这样才会走进领导的内心,成为领导的“心腹”,一味的阿谀奉承,只会让领导认为你只是一个无用的“谗臣”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刘邦
第五智:广结善缘
在职场中,人脉非常重要,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樊哙就深谙此道,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刘邦的屠刀下逃得性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