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三 )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军后回长安,病重,燕王卢绾又叛变,于是派樊哙率军讨伐 。当樊哙率军离去后,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樊哙图谋不轨 。刘邦疑心大起,于是下旨陈平将樊哙斩杀于军中 。
可是陈平并没有依旨将樊哙斩于军中,而是将其押送回长安 。就这样一耽搁,刘邦就驾崩了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不但赦免樊哙一死,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刘邦与吕雉
樊哙能险死还生就得益于他的人脉 。樊哙在很早之前就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他是吕雉的亲妹夫,而采取拖延之计的陈平也是樊哙的好友 。
可能有人会说,陈平是因为畏惧吕后报复,才冒险救下了樊哙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陈平和樊哙的关系一般,或者有隙,陈平会如此做吗?要知道和他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周勃,他只需要不把利害关系向周勃点明,就可以顺手推舟要了樊哙的命,而承担责任的也不是他一人,就算吕后要报复,那也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吕后刚接手汉朝的江山,就先杀执行先帝命令的大将,肯定是不智的,所以至少暂时陈平是安全的,如果陈平能再熬一熬,说不定就能熬到刘盈掌权了呢 。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陈平
退一步讲,就算陈平是因为畏惧吕后报复,才救下樊哙,那不也是因为樊哙的人脉——吕后吗?
以樊哙的粗犷外表,敦厚的性情,细腻的心思,忽悠项羽的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樊哙与刘邦的重臣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从鸿门宴上张良独找樊哙入帐就能看出一二 。
正是有了这“五智”,樊哙才能出将入相,被刘邦引为心腹,最后还能善终而死 。而反观范增,不但自己效忠的对象兵败身死,还被排挤到郁郁还乡,不能不说范增极其失败,而范增之败则归咎于他的“五愚” 。
范增有“五愚”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范增
第一愚:倚老卖老
领导最讨厌什么人?不是能力不行的人,也不是直言顶撞之人,而是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很牛的人,对于前者,只需要开了就行,而对后者,领导却不能简单的一开了之,因为但凡倚老卖老之人,一般是老臣子,资历深,能力强,确实非常令人头疼 。但只要有机会,领导肯定是想让这种人滚得越远越好 。而范增就没明白这个道理 。
鸿门宴上,眼见项羽放跑刘邦,范增气的又是砍玉斗,又是骂 “竖子”,就差没有把项羽揪过来暴打一顿了,他还真是以亚父自居了,这不是犯颜直谏,这是在向领导脸上吐唾沫星子 。项羽也是好脾气,竟然忍了!

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为什么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

文章插图
项羽与范增
第二愚:撂挑子
领导最不怕的人就是撂挑子的人,对于倚老卖老之人,领导不好抉择,但对于撂挑子的人,一句话,“地球缺了谁都转,走好,不送!”而范增七老八十的人了,火气还挺大,动不动就撂挑子不干,这也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
当刘邦用陈平计,故意没有把项羽派往汉营的使者的伙食搞好,便引起项羽的疑心 。但项羽对范增,也只是“稍夺之权”,可范增却“大怒”,而且还怒到脱鞋子撂挑子的地步“赐骸骨归卒伍”,甚至还妄言什么“天下事大定矣”!结果,还没有回到他打算退休养老的彭城,便被背上气出来的毒疮夺去了性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