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对黄土高原的认知( 三 )


大暴雨的雨强是很大的 , 往往可超过60毫米每小时 , 甚至更大 。暴雨中心雨量一般可达300毫米 , 甚至400毫米 , 历时一般小于三小时 , 举几个例子:
① 临洮暴雨(79年8月)暴雨中心雨量401毫米 , 产流面积350平方公里 , 洪峰流量1460(下游水文站实测);
② 三岔暴雨(85年8月 , 泾河流域)暴雨中心雨量359毫米 , 产流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 洪峰流量1590 。
暴雨洪水的冲刷力特别强 。洪水中携带大量的泥沙 , 用含沙量(每立方米含沙公斤数)来表征:河流最大含沙量分布在陕北最北端窟野河为1700kg/m3 , 无定河1290 kg/m3 , 泾河张家山1430 kg/m3 , 马蓬河庆阳1210 kg/m3 。此外甘肃的大部河流均在1000~1200 kg/m3之间 。
可以形象的看一下水中的泥沙多到什么程度:将洪水装满高一米的玻璃桶内 , 沉淀24小时后 , 可看到桶的上端只有10厘米的清水 , 其下部全是沉淀的泥沙 。
一般情况下 , 大洪水都是一方水就带走一吨泥沙 。多数认为水土流失既流失水又流失土 , 但是我们水文工作者认为水的流失并不多 , 只是土流失的多 。水文数字表明黄土高原的年径流深很小 。多数在10~20~30毫米之间 , 最东边年降水量达600毫米的地区也只有50毫米 。
而且流域地下水也非常少 。地下水的数量是用切割河流水量的基流量(枯水流量)来推求 。黄土高原大部分河流的基流量只有5~10毫米 。这就是说黄土高原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 , 因而呈现普遍干旱的面貌 。
五、近年来黄河泥沙量减少
进入21世纪以来 , 黄河流域的泥沙量是普遍有所减少 。我没有具体数据 , 只是听一些新闻报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年来对流域治理是有成效 , 也就是修水平梯田 , 退耕还林等措施 。但我认为主要是气候的原因所致 , 也就是这些年来大的暴雨洪水发生的次数减少的结果 。因为没有暴雨 , 就没有洪水 , 当然也没有大量的水土流失 。我国西部地区从河西走廊至新疆地区近30年来气候有由暖干向暖湿变化(见施雅风论文) , 这是根据西部许多河流水文站实测资料所证明的 。比如黑河莺落峡水文站近些年就出现许多大水年份 , 其年径流量超过20亿立方米 , 比正常年份大30% 。由于水大了 , 所以居延海有水了 , 而且水面达40多平方公里 。同样南疆许多河流也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也有说是近年地球变暖所致 。会一直这样湿润下去吗?原作者也不敢这样说 。因此只能说这是地球气候的一种扰动 。
黄土高原河流泥沙减少这一现象是否能长久下去 , 显然不能做出定论 。去年(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了特大暴雨 , 如果该大气团再向西移300km , 就进入了黄土高原 , 那将产生多么大的洪水泥沙记录 。
六、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这是千真万确的 。因为它有许多早期人类生存的优越条件 。首先要定居那就是黄土高原的窑洞 。在沟畔上很容易打窑洞 , 既能避风寒 , 又能防危害 。另外这里气候适宜 , 不过湿也不过干 , 宜农作 。祖先们首先在这里创造了农耕文明 , 保证了永续生存 。五千年来三皇五帝的主要活动场所基本在这里 。那时常年洪水泛滥 , 直至今日黄河依然如故 。历代治黄不断大量的泥沙继续向下游输送 , 扩大着平原 , 渤海仍在造陆 。让我们接受黄土高原永恒的恩惠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