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说到“几”字,人们马上会想到“几个”“几时”“几许”“几乎”等词语 。
其实,古人讲到这几个词的时候,用的是“幾”字 。
现在的简化字,“几”,合并了“幾”的含义 。
“几”和“幾”原来并无瓜葛,只是音同,二者不属于“简繁”关系 。
古汉语里,“几”是人们使用了几千年的“家具”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说文》云:“几,凥几也 。象形 。”
“凥(jū)”,后来,被认为是“居”的异体字,逐渐被“居”取而代之 。
实际上,“凥”原本读“píng”,是“凭”的本字 。许慎说“几,凥几也”,即“凭几也”,读作“píng” 。徐锴《注》:“几,人所凭坐也 。”
《诗·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
这是一首记叙说周天子招待亲族的诗 。《郑笺》注:“年稚者为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因为,先秦的时候,人们席地而“危坐”——如《礼记·曲礼》云:“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 。客彻重席,主人固辞 。客践席,乃坐 。”
汉代以前,人们不穿“合裆裤”,只有此种“危坐”才最得体,若叉腿“箕踞”,既不雅观又不礼貌 。
如此坐姿,坐下和起来都很不便,特别是老人 。于是,有了可“凭”之“几”这种家具——坐或起,均可“凭扶” 。因此,古有“几杖”一词,如《礼记》《史记》所载,皆为可“凭扶”之物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妇好墓中出土跪坐玉人
殷商的时候,人们就是这种“屈膝危坐” 。妇好墓出土的“小玉人”是最好证明 。有学者称,此玉人,很可能就是妇好本人之像 。
甲骨文中亦有“几”字,亦为“象形” 。
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说:“(几)象几案形 。其或一足高一足低 。其有横者,象横矩之形,今俗称为横撑 。”
《周礼·春官》记载,周王室专门有掌管“五几”之官员 。郑玄注曰,“五几”为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 。天子和各等贵族分“级别”使用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几,高43厘米,长63厘米
汉刘歆《西京杂记》载:“汉制,天子玉几,冬加绨(tì)锦其上,谓之绨几 。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则细罽(jì)为橐以凭之 。”天冷的时候,“几”上蒙以体现不同级别的织物 。
先秦的时候,“几”字俗体写为“机” 。《周易》《左传》皆用此字 。后来,“机”字反而有了自己的含义 。
《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隐”即“倚”“凭” 。可知,“几”,与现在一些地方的“炕几”高矮相当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而至今流行的“茶几”称谓,是从古代之“几”这种家具传承而来的 。
严格来说,古代的“几”,只是“凭”这一个用途,而置放茶饭或具其他用途的家具,称作“案” 。
《说文》曰:“案,几属 。从木,安声 。”
许慎说,“案”,可以归入“几”一类,或曰从“几”发展而来 。
具体讲,古代的“案”,包括几种——
一是“食案” 。

历经上千年历史变迁 中国古人从“危坐”到“垂足坐”

文章插图
出土战国食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