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二 )


文章插图
皖南是标准的徽派建筑,远远望去就像一副流转的水墨画,皖南人喝酒,不追求醉,喝的是韵味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2、记忆VS现实,安徽人喝哪些酒?
想必在每很多安徽人儿时的记忆中,都有一座酒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白酒进入鼎盛时期,不夸张的说,当时安徽很多地方一个县一个酒厂 。
九十年代是安徽白酒最为辉煌的年代,白酒企业营收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川酒,产量也是稳居全国第五 。
像古井贡酒、高炉家、种子酒(早期主打醉三秋)、沙河王、明光酒等都是安徽省最早崛起的一批老牌名酒,这些酒象征着安徽省白酒九十年代的辉煌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进入新世纪初,安徽省的白酒行业迎来了巨变 。老牌的沙河王酒、焦陂酒由于改制不成功后破产 。
徽酒龙头企业古井贡酒由于“降度降价”策略的失效,再加上偷税漏税而受到了国家的处分,度过这一难关花费了近十年之久 。
滁州的明光酒在八十年代也曾在省内盛极一时,但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一度迟缓 。后来改制成民营后,也没能再实现大的突破,只能盘踞在滁州一带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像宿州的宿县头曲、古沱酒,安庆的雷池特曲,马鞍山的采石矶酒、宣城的桃花潭酒、六安的临水玉泉等实力稍弱的省级优质酒的日子更不好过,很多最终都难逃破产结局 。
白酒市场起起伏伏,兜兜转转,有没落自然有崛起 。这些没落的安徽地方名酒,仍在东山再起的途中砥砺前行 。
今天徽酒之光,还属古井贡、口子窖、迎驾贡、金种子四家,也是安徽酒企中唯四的上市品牌 。
安徽人最爱喝浓香,古井贡、金种子、迎驾贡都是徽酒浓香的代表,它继承了江淮浓香的绵柔特色,又多了几分“火热”,给人一种绵中带烈之感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口子窖是兼香型的代表,其风格不同于玉泉的浓中带酱,白云边的酱中带浓,其是一种复合兼香,其酒体主体似浓,带有酱香、芝麻香、豌豆香和陈香,而这也让酒体显得丰富而舒适,它正如同安徽这座兼顾南北的省份一样,海纳百川,兼容并济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徽酒四杰中,古井贡酒与口子窖凭借省内中高端价格带战略脱颖而出,在安徽白酒的“厮杀”之中交上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 。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为何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徽酒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3、喝酒大省:安徽人有多能喝酒?
江淮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徽派酒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安徽人多能喝酒?白酒就是安徽酒桌的一部分,安徽人怎么喝酒?
在安徽,历来有着“无酒不成席”之说 。四时八节,婚丧喜宴,往来应酬,亲朋聚会,调解事故,饮酒名目众多 。
就淮北一代饮酒名目就能多达三四十种,入各种节会要吃“年节酒”、“元宵酒”、“端午酒”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