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洗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 。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 。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 。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韵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 。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
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 。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 。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 。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 。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 。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 。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
第七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 。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 。《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
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 。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
- 2021元宵经典祝福短句
- 欧盟对谷歌开出30亿欧元罚单
- 新人进事业单元怎么摸鱼(现代职场年轻人的摸鱼指南)
- 元宝山鸿运当头聚宝盆 鸿运当头元宝山的寓意
- 连中三元的意思解读 连中三元的三元是什么意思
- 个人养老金5000元属于什么档次?目前全国的人均养老金有多少?
- 2023年新农合缴费开始到元旦前截止,60岁的老人还要缴费吗?
- 9月部分个人养老金迎来重新核算补发,低于3000元的能多补吗?
- 在机关单元三大忌(在单元不能犯的三个大忌)
-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