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首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 。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这首诗是批评诗歌酬唱中的和韵风气 。由于这种次韵酬唱的诗往往受到原诗韵脚的拘束和词义的限制,使作者不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迹,反要俯仰随人,窘步相仍,因此,元好问对这种诗风给予了辛辣讽刺,指出其“亦可怜” 。要求诗人应该象庾信那样“纵横自有凌云笔”,大胆自由抒发自己地真性情,不要做随在别人后面的亦步亦趋的可怜虫 。
第二十二首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 。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 。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 。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避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 。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 。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 。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
第二十三首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 。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 。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 。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 。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 。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 。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
第二十四首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
这首诗是嘲讽秦观的诗风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 。这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像韩愈那样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但是元好问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 。刚健雄浑固然可贵,婉约秀丽也有娱人之美 。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 。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
- 2021元宵经典祝福短句
- 欧盟对谷歌开出30亿欧元罚单
- 新人进事业单元怎么摸鱼(现代职场年轻人的摸鱼指南)
- 元宝山鸿运当头聚宝盆 鸿运当头元宝山的寓意
- 连中三元的意思解读 连中三元的三元是什么意思
- 个人养老金5000元属于什么档次?目前全国的人均养老金有多少?
- 2023年新农合缴费开始到元旦前截止,60岁的老人还要缴费吗?
- 9月部分个人养老金迎来重新核算补发,低于3000元的能多补吗?
- 在机关单元三大忌(在单元不能犯的三个大忌)
-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