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各省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这样更合理吗?可行吗?2022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经正式实施!许多省份还改变了养老金发放日期,甚至有些省份将原来一笔发放的养老金,拆分成两笔发放,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养老资金跨省调剂的实施,也有利于统一许多社保待遇的发放标准,以及某些费用的征缴标准,可谓好处多多、而且更彰显公平性 。
然而,时间走到9月中旬,我们却看到11个省份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有明显的差别,有的地方甚至差距悬殊,并不统一!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汇总表,如下↓↓↓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

文章插图
这就意味着,2022年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要使用2022年的新基数重新核算一遍,将上半年退休时候的临时预发性待遇、转变为正式退休待遇,然后补发一笔差额,每年都是如此 。
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最高的是上海11396、其次是北京11082,天津的8672也比较高,然而基数较低的黑龙江只有5865元、河南也只有6355元、贵州也才6798元,上海是黑龙江的1.94倍,可见差距比较明显 。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既然这个数据会影响到养老金待遇、造成退休收入的高低差别,那么从今年起全国统筹,所有省市的退休人员基数都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事实上,看似简单但是不可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这四点,我们逐个看看 。
第一,计发基数是依据全口径社平工资加权计算出来的,匹配了各地收入和消费水准,根本无法统一养老金计发基数,其实是2019年5月后才有的“新概念”,之前都用的是上年度社平工资核算养老金,为什么突然要用养老金计发基数呢?因为早些年核定养老金、是使用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来算的,数据是偏高的,后来又加入了非私营单位数据、生成了全口径社平工资,然后“棘手”的问题就出现了......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

文章插图
因为社会上非私营单位,数量上明显是占多数的、因此导致社平工资被拉低、全口径数据偏低,因此如果按照全口径数据核算养老金,就对于2019年5月之后退休的人明显不公平,因此为了保证2019年5月之后退休的人不吃亏,各地就纷纷推出了养老金计发基数,虽然不等于全口径社平工资,但是与之有“正比”的关系 。
所以如果所有省份一刀切,使用1万元作为计发基数的话,那么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省份,都会为退休人员发放高额的养老金,因为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会随之大幅上涨 。
所以我们从上表中也看出来,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北京基数明显偏高,而是社平工资较低的黑龙江、养老金基数也偏低,所以各地因地制宜的使用计发基数是很合理的,能够有效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确保养老金与工资、经济、消费三方面都能匹配,不至于失衡 。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实施!计发基数统一为10000元可行吗?

文章插图
第二,统一用10000元作为养老金计发基数,等于变相提高养老金,养老基金将不堪重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物价和消费水平各异,如果都使用1万元作为养老金计发基数,那么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将会直接受益,所有人都能够领到比较高的养老金,退休后的待遇水平,甚至能直接媲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发达地区,这样会让很多省份的养老基金无力支付、将可能直接走向破产 。我们从养老金计算公式就能看出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