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7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河南省多少个市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临山东省、安徽省,南连湖北省,西接陕西省,北面与山西省、河北省交界 。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
(1)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 。分别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市(省直管市) 。
(2)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下辖有21个县级市、83个县和53个市辖区(县级) 。
合计河南省包括有39个市83个县及53个市辖区 。
1、安阳

河南17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河南省多少个市

文章插图
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远古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今濮阳)和亳(今商丘)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
安阳始于战国末期 。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 。变宁为安,其意相近 。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 。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 。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
2、濮阳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在历史上,黄河曾改道夺小清河入海 。古濮水,就是古济水的一条分合支流 。“古濮水”在人类社会中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上游在今封丘县城西南从“四渎”之一的古济水(今小清河)分出,大致沿现在天然渠走向至长垣县赵堤又沿回墓沟走向进入今濮阳境内,往东北方向横穿濮阳县全境,之后出濮阳穿范县东入山东省境内,又汇入济水 。
“古濮水”在历史上孕育了濮阳(今濮阳)、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部)、临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镇)、濮州(今山东鄄城)、咸(今通许)、洮(今山东汶上)等一大批城镇,孕育了一支古老的部族——濮人、百濮,诞生了中华民族文化之先河的“桑间濮上”、“卫风新声” 。
3、鹤壁
鹤壁名字的由来是“鹤栖南山峭壁(鹤在南山的峭壁休憩)” 。
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非常喜欢鹤,在宫廷朝歌的西北等处养鹤,因“鹤栖南山峭壁(鹤喜欢在南山的峭壁休憩)”而得名 。
最早见于唐开元年间,当时称鹤壁村,金代鹤壁为相州彰德府“五镇”之一 。1953年改为鹤壁集乡,1957年,鹤壁建市 。
4、新乡
新乡首次得名是在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史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取汲县的新中乡头尾二字作县名,割获嘉、汲县二地部分土地置县,即新乡县,此为以新乡命名之始 。县治所就在新乐城,也就是现在新乡县老县城 。《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 。
5、焦作
说法一:
焦作据字意分析,“作”乃“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的煤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手工作坊 。古代以姓氏取名的作坊很普遍的 。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记载,多有姓氏的记号 。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原有“焦”姓,并在村里开办打铁作坊,称为“焦作作坊”,简称“焦作” 。
说法二:
此外,民间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 。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了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物,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储藏起来,这种枣果经过晒干胶酥可口,解决了人们的越冬口粮困难,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 。历代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使荒野变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渐把“枣”字串读成“作”字,把“焦枣”称为“焦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