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 , 此地空旷 , 当时出东直门有一条官道 , 通往北京东北部 , 将台北临官道 。其高高凸起 , 呈凌空之势 , 每至中秋之夜 , 便有京城的文人墨客出东直门 , 到此登高赏月 , 名为星台览月 。特别是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之人 , 中秋团圆之夜 , 便在此遥望家乡 , 感受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 。而今星台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 只留下将台这一地名 。
御园里的赏月佳景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长廊邀月”
京西御园以三山五园而泛称 , 历史上曾有多处赏月佳境 。
圆明园以“四十景”而知名 , 此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西湖十景” 。
西湖十景本是浙江杭州西湖及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 , 形成于南宋时期 , 大多围绕西湖分布 。置身于此 , 令人如临其境 , 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 幸游西湖 , 对这里的景致格外青睐 。回到京城后 , 令宫廷画师绘制了西湖十景 , 随后将这十景“移植”到圆明园内 , 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远足 , 便享受江南的秀丽风景 。其中的“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是御园中的赏月佳处 。
初秋之日 , 我特意到圆明园寻访曾经的赏月佳景 。沿着林荫小路 , 首先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北岸的“平湖秋月”旧址 。据圆明园管理处的张先生介绍:“平湖秋月”这处景致在雍正年间已经形成并命名了 , 乾隆年间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完善 。其整体建筑坐北向南 , 依山面水 , 营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 。月圆之夜 , 登楼眺望 , 在恬静中仿佛能感受到西湖之浩渺 。雍正皇帝几次到此赏月 , 并赋《平湖秋月》诗:“树杪暮烟收 , 晴光逐水流 。浅沙闲立鹭 , 轻浪稳眠鸥 。心月又圆镜 , 湖天一色秋 。恍疑星汉里 , 缥缈玉京游 。”
乾隆皇帝在这里造景时 , 更是颇费心思 。其所处的位置多有几分西湖的神韵:其东侧为石桥和双峰插云景观 , 西侧则连接廓然大公景区 , 北侧倚靠一组不高的小山丘 , 南面则是水面宽阔的福海 。在周边景致的营造上 , 力求从意境上达到最佳 。乾隆皇帝多次到此赏月 , 并赋诗曰:“不辨天光与水色 , 结璘池馆庆霄凉 , 蓼烟荷露正苍茫 。白傅苏公风雅客 , 一杯相劝舞霓裳 , 此时谁不道钱塘?”
只可惜这处赏月胜地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 而今已无踪迹可寻 , 只有旧址上矗立着的一块碑刻 , 大致可以确定昔日“平湖秋月”胜境所处的位置 。
离开“平湖秋月”旧址 , 向东而行 , 便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部的“三潭印月” 。张先生介绍:乾隆初年(1736年)已有“三潭印月”一景 , 后来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进行了改造 , 整组建筑处于一条东西向的水湾之中 , 湖中有仿西湖而建的三座小塔 , 亭亭玉立于波光潋滟的湖面之上 。塔高2.4米 , 中部塔身为球形中空 , 球面上排列有5个小圆孔 。塔顶为葫芦形 , 造型优美 。月圆之夜 , 在塔内点上蜡烛 , 洞口蒙上薄纸 , 烛光映入水中 , 宛如一个个小月亮 。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 , 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 , 颇具诗情画意 。乾隆皇帝格外青睐这里的中秋景色 , 多次在月圆之夜邀近臣到此赏月吟诗作赋 。
- 淘宝卖家的种种疑惑分析
- 减肥为什么不能吃豆角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很多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不了?原因有5点
- 为什么说松红梅太难养养护方法有哪些
- 核磁共振检查为什么那么贵?做一次就要成百上千?
- 中国民间故事喝腊八粥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 赤楠为什么不能久养
- 连吃三周白头发不见了 为什么白头发越长越多,或许缺乏3种营养
- 出猩猩红枫为什么贵原因是什么
- 多地提高医保最低缴费年限,为什么男性30年女性25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