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中秋节赏月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_原题为:中秋将至 , 探寻北京历史上的赏月胜地
时近中秋佳节 , 自古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之说 , 而赏月便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说到北京的赏月 , 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 。其实 , 历史上北京还有多处赏月胜地 。如“湖心赏月”“五桥夜月”“长桥映月”“星台览月”“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钓台秋月” , 不同的景致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 。
城中什刹海
前海湖心岛观月亭“湖心赏月”
“湖心赏月”为京城“西涯八景”之一 。“西涯”何在?或许使人感到陌生 , 其实就是今天的什刹海 , 历史上曾称海子、积水潭、玄武湖 。明代文学家李东阳便出生于“玄武湖西浒” , 即什刹海西北角玉河水围之地 , 因其号西涯 , 故将久居的什刹海称为西涯胜地 , 他还写下《西涯杂咏十二首》 , 吟咏这一带的秀丽景色 , 由此西涯便成了什刹海的代称 。
西涯八景为早年间环绕什刹海的八处景观 , 而湖心赏月是指什刹海前海湖心岛上的观月亭 。
漫步于前海水畔 , 远远望去 , 只见湖心岛被绿柳掩映 , 面积虽然不大 , 但景致幽雅 。每到月圆之夜 , 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水中 , 风送荷香 , 湖心岛似蓬莱仙阁置于水光中 , 景色宜人 。置身于此 , 远处的皇城、景山、白塔、钟鼓楼尽收眼底 。中秋节之夜 , 更是湖心岛赏月的最佳时机 , 多有文人雅士乘小船到岛上赏月 , 赋诗唱和 , 感受中秋夜色之美 。
而今 , 什刹海仍是京城中秋佳节“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的赏月首选之地 , 或徜徉于水畔 , 或泛舟于水上 , 举头远望 , 银月如玉 , 凌空而悬 , 令人心旷神怡 。
卢沟桥
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说到北京的赏月胜地 , 最知名的当属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了 。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 ,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 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 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
自永定河东侧宛平城西门向西而行 , 便来到卢沟桥畔 , 不远处是乾隆御书的“卢沟晓月”碑亭 。拾阶而上 , 宽阔的桥面 , 数不胜数的石狮 , 尽显古朴与沧桑 。
卢沟桥以卢沟晓月而闻名 。晓月即拂晓之月 。南朝谢灵运有诗曰:“晓月发云阳 , 落日次朱方 。”自古以来 , 这里便成为赏月胜地 。据传 , 古时候这里涧水如练 , 西山似黛 , 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 , 月色倒映水中 , 更显明媚皎洁 。此时站在卢沟桥之上 , 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
古往今来 , 许多文人墨客在月圆之时寻游于此 , 感受卢沟晓月的意境 , 并吟诗作赋 。元代进士宋本诗曰:“卢沟晓月堕苍烟 , 十二门开日色鲜 。海上神仙非弱水 , 人间平地有钧天 。”明初江南才子唐之淳赋诗:“侵星度舆梁 , 落月沟水上 。月光金镜侧 , 梁影玉虹样 。”
徜徉于古桥之上 , 浓浓的古意令人品味不尽 。我去时虽不是明月当头 , 但也能体会出“卢沟杳杳出桑乾 , 月照河流下石滩”的意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