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0多年后,工作人员在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以及安乡水域重新采集到了鳤鱼,数量不止一条,非常难得 。或许,随着长江禁渔的深入推进,白甲鱼、岩原鲤、鯮鱼、胭脂鱼等物种也重返洞庭湖,效果值得期待!
在10年的保护期内,湖里最大的鱼能长到多大?洞庭湖的鱼类资源有多丰富?从捕捞量来看,洞庭湖出鱼量惊人,低产年份有2~3万吨,高产年份可达5~6万吨,最高的一年是1996年,全湖渔获总量达到了82836吨,其中东洞庭湖独占4万吨,南洞庭湖1.7万吨,西洞庭湖2.5万吨 。

文章插图
洞庭湖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格还很大 。据资料记载,1960~70年代,洞庭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普遍都是大鱼,鱼龄以2~4龄为主,个体通常在15公斤以上,捕获的鲤鱼也多在10公斤左右 。
老渔民所说的“几十斤上百斤的大鱼”并非空谈,洞庭湖中确实存在很多水下巨物 。根据洞庭湖的鱼种调查名录,除了四大家鱼外,湖区还曾存在胭脂鱼、大口鲇、鳡鱼乃至“淡水鱼之王”白鲟等大型鱼类 。

文章插图
在名录中,白鲟是迄今国内已知的最大淡水鱼,常见体长达2~3m,体重200~300kg,但这还不是白鲟的最大规格 。目前,记录在案的“白鲟王”被发现于长江南京江段,体长超过7m,超过两层楼的高度,重量有907公斤,相当于13个成年人的体重之和 。
白鲟曾活跃于长江的中游和下游,洞庭湖在长江中游与荆江南岸相连,自古至今从未建坝,所以洞庭湖出现白鲟并不奇怪 。但令人惋惜的是,受长江梯级水电工程的影响,白鲟已经离我们远去,最终仍没逃脱“灭绝”的命运 。
洞庭湖最大的“鱼王”因此易主,顺位变成了中华鲟 。洞庭湖地理位置特殊,从城陵矶湖口到长江口一直保持畅流状态(葛洲坝下游再无拦江大坝),因此江海洄游性鱼类仍能抵达洞庭湖,包括中华鲟 。至于成鱼的规格大小,则和具体的年龄相关 。
2021年,科学家在葛洲坝下发现了15尾成熟的中华鲟 。而根据此前的研究,在产卵群体中,雄鱼的规格一般为9~20 龄,体重40~125kg,雌鱼为16~29龄,体重172~300kg 。如果考虑到10年的禁渔期,未来洞庭湖中的“鱼王”有望长到200~400kg 。
即便是放流的1龄幼鱼,十年的禁渔期也足以使其长成大鱼 。根据中华鲟的生长规律,雄鱼平均每年增重5~8kg,10年可长到50kg以上;雌鱼的生长速度更快,每年增重8~13kg,10年内有望长到100公斤以上 。
总之,10年禁渔为洞庭湖预留了充足的恢复时间,鱼类的储量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再者,洞庭湖湖面广阔,平均深度6~7m,蓄水量多达178亿m3,体量巨大,众多大鱼隐匿其中也很正常 。
洞庭湖的未来洞庭湖的生态重在“保水”,反过来,“水大鱼多”也是洞庭湖渔业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1996年,湖区创下8.2万吨的巅峰产量,1998年也维持在5.1万吨的高位,这两年的高产均和水面面积相关 。原因是对应年份均是洞庭湖的丰水年,汉寿、安乡等地的湖湾连成一片,水域面积增多 。
长江和湘、沅、资、澧“四水”的汇入水量增多,洄游性、半洄游性鱼异常活跃,导致进入洞庭湖的鱼类增多,因而促进了资源的繁荣 。
历史上,洞庭湖曾出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现象,1950~2000年的50年间湖面减少了41.15%,导致鱼种减少,湿地萎缩 。自《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洞庭湖的水面深受社会关注,平垸行洪、退耕(垸)还湖持续开展,水面不减反增,陆进水退成为历史 。
- 带你了解中国最贵的白酒 中国最大白酒原酒产地在哪
- 带你领略最经典复古车型 盘点全球十大最经典的复古汽车
- 肝不好怎么调理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肝不好吃什么食物调理好
- 长春花怎么水培生根长春花最快的生根方法
- 职工社保养老金缴费档次按最低交,退休可以领取多少钱?
- 中国人最爱的十大下酒菜排行,你觉得什么下酒菜与白酒最配呢?
- 哪个品种的血桃好最好吃的血桃
- 罗汉松浅盆还是深盆好什么花盆养罗汉松最合适
- 最贵的石生花有哪些罕见的石生花品种
- 清代花木兰官至提督嫁给下属最终遭摒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