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词106首全集欣赏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
李清照主要成就在于文学上,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