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海珠区是哪个省哪个市( 二 )


1960年8月,河南区改称海珠区,1961年8月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全区设12个街道,新滘人民公社划归芳村区 。
1968年2月,海珠区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4月,各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 。
1980年2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各街恢复办事处名称 。1986年6月,赤岗街办事处、新滘区公所划入海珠区,1987年3月,新滘区公所改称新滘镇 。
1990年,全区共辖19个街道办事处,1个新滘镇,分设303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18个行政村中不含石基村,因石基村只是由新滘镇代管,行政关系仍隶属市农场局 。
1991年7月,从凤和村划出成立桂田村民委员会) 。18个行政街是:赤岗、新港、滨江、纺织、跃龙、基立、素社、小港、江南中、宝岗、海幢、二龙、南华西、洪德、凤凰、晓港、昌岗中、沙园、南石头街 。新滘镇19个行政村是:联星、石溪、五凤、瑞宝、三滘、沥滘、凤和、东风、红卫、龙潭、土华、小洲、赤沙、北山、仑头、琶洲、黄埔、官洲村 。
1991年7月,新落镇从凤和村划出一部分成立桂田村;1996年8月,增设石基村 。
1996年9月,成立凤阳街道办事处,下设15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7月,行政街调整为12个:
赤岗街、南石头街、新港街、沙园街行政区域不变;凤阳街行政区域扩大至整个五凤村;宝岗街、海幢街、跃龙街合并,取名海幢街;南华西街、洪德街合并,取名南华西街;纺织街、滨江街合并,取名滨江街:基立街、素社街合并,取名素社街;小港街、江南中街合并,取名江南中街;昌岗中街、晓港街合并,取名昌岗街;凤凰街、二龙街合并,取名龙凤街 。调整街道行政区域后,行政工作按属地管理 。五凤村划归凤阳街管理;联星村下属28个经济社,行政工作属所在街道管理,联星村合作经济归口区乡镇企业局管理 。是年12月,成立瑞宝街,管辖新落镇的瑞宝村和瑞宝第一、第二居民委滘镇 。新滘镇设18个行政村:联星、石溪、五凤、瑞宝、三滘、沥滘、凤和、东风、红卫、龙潭、土华、小洲、赤沙、北山、仑头、琶洲、黄埔、官洲村 。
1991年7月,新滘镇从凤和村划出一部分成立桂田村;1996年8月,增设石基村 。
1996年9月,成立凤阳街道办事处,下设15个居民委员会 。
1998年7月,行政街调整为12个:赤岗街、南石头街、新港街、沙园街行政区域不变;凤阳街行政区域扩大至整个五凤村;宝岗街、海幢街、跃龙街合并,取名海幢街;南华西街、洪德街合并,取名南华西街;纺织街、滨江街合并,取名滨江街;基立街、素社街合并,取名素社街;小港街、江南中街合并,取名江南中街;昌岗中街、晓港街合并,取名昌岗街;凤凰街、二龙街合并,取名龙凤街 。调整街道行政区域后,行政工作按属地管理 。五凤村划归凤阳街管理;联星村下属28个经济社,行政工作属所在街道管理,联星村合作经济归口区乡镇企业局管理 。是年12月,成立瑞宝街,管辖新滘镇的瑞宝村和瑞宝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 。
1999年1月,成立江海街,管辖新滘镇的红卫村和大塘、新村、台涌、石榴岗4个居民委员会 。
2000年,全区共有14个行政街、1个镇,设389个居民委员会、20个村民委员会 。
2001年底,海珠区行政管辖范围有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即赤岗街、新港街、昌岗街、滨江街、素社街、江南中街、海幢街、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南石头街、凤阳街、瑞宝街、江海街、南洲街、琶洲街(南洲街、琶洲街是2001年10月新成立的街道)和新滘镇,共有418个居民委员会和19个村民委员会 。
2005年,海珠区总面积为90.4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76729人,设有18条行政街和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18条行政街是:赤岗、新港、昌岗、江南中、滨江、素社、海幢、南华西、龙凤、沙园、南石头、凤阳、瑞宝、江海、琶洲、南洲、华洲、官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