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四 )


有观点认为 , 赵孟頫的字 , 老了的人更能深悟 。因为他的经历 。
热爱他书法艺术的人甚至说:“只有当你真正练习过‘赵体’ , 才会明白它的柔软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力量 。”
赵孟頫曾在《题东坡书醉翁亭记》中 , 称赞过苏东坡的字——“外柔内刚 , 真所谓棉裹铁也” 。
他又在《兰亭十三跋》第六跋说 , 王羲之写兰亭之所以神 , 是“因势而用 , 无不如志” 。这八字理念 , 被认为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 就是宋朝理学讲究的“中庸” 。所以说 , 赵孟頫“以技入道” 。
这当然是纯粹就艺术范畴而言 。
对其人其事 , 一位网友这样总结:“历史上有不少人批评他 , 做了走狗 。从整个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来看 , 赵孟頫是解决了中国文化传承危机的关键人物 。”
宠爱他的元仁宗说:唐有李白 , 宋有苏轼 , 我有子昂 。
赵孟頫自己 , 在六十三岁那年 , 一路高升之际 , 写过一首《自警》诗:“一生事事总堪惭 。”感叹“唯余笔砚情犹在 , 留与人间作笑谈” 。
与此相映照的是 , 据任道斌《赵孟頫系年》记载 , 赵孟頫三十五岁那年 , 也就是他到大都“仕元”才一两年 , 就曾写过另一首《罪出》诗:“在山为远志 , 出山为小草 。”“昔为水上鸥 , 今如笼中鸟 。”
同在这年 , 江西文人谢枋得力辞程钜夫之荐 , 拒不出仕 , 并称江南人才仕元可耻 。次年 , 谢枋得绝食而亡 。
赵孟頫 , 也是程钜夫举荐的 。
可以想见 , 当他一次次来到松江 , 面对曾随文天祥抗元的赵孟僩 , 心里会有怎样的波澜?
这恐怕是他本应最怕见的人了吧 。
那他为什么要一次次来?

深入史料可见:赵孟頫与上海的交集 , 其实很多 。
七百多年前 , 他与上海人任仁发同一年出生 , 后来也成为了好友 。
七百多年后 , 他的两幅作品 , 与任仁发的一幅 , 一起在2002年上博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上与热情的上海观众见面 。
七百多年前 , 他在杭州书肆意外收得 , “淳化阁帖”祖本卷二、五、八 , 后又得另八卷“凑成全帙” , 如获至宝 , 称“书法之不丧 , 此帖之泽也” 。
七百多年后 , 被视为“中华第一帖”的《淳化阁帖》 , 被上博从国外购回收藏 , “国宝回家”盛事轰动海内 。
四百多年前 , 1559年 , 明朝的尚宝司丞(管皇帝符玺的官)顾名世 , 在今天上海黄浦区露香园路、大境路一带 , 买地造园挖池子时 , 发现了一块石头 , 上有赵孟頫题的“露香池”三字 , 就以此命名园子为“露香园” 。
再后来 , “露香园路”成为保留至今的路名 。

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文章插图
四百多年后 , 1980年 , 松江发现“三‘文敏’的六块‘心经’碑刻”(现藏松江博物馆) , 轰动一时 。三“文敏” , 指赵文敏(即赵孟頫) , 董文敏(即董其昌) , 张文敏(即张照 , 清代松江书法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