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活拾零广播稿


(二) , 受县委表彰
县广播站捌角钱稿酬使我高兴!高兴 , 撞开了回忆的闸门 , 往事历历在目 , 记忆早就随着思绪回到了学生时代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旷古未有的文化运动 , 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 在世界历史上亦是绝无仅有!“文革”给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文化灾难是深重的 。特别是1965年11月29日和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 《解放军报》等像旋风似的飞到工厂 , 地头 , 机关 , 学校 , 军营 , 人们互相学习 , 报上登的姚文元写的《海瑞罢官》 , 刚上小学四I年级的我也要罢工 , 罢课 , 整天跟着大人后面瞎跑 , 呼口号 , 我还向老师 , 校长写“大字报”……现在回想起来对老师校长苦心教导我们学文化 , 还要写他们“大字报” , 感到深深地内疚!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 , 我一定好好读书 , 也能参加高考 。所以说:捌角钱稿费 , 既拉开我回忆已经过去的学生时代 , 又鼓励我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写稿!田间地头一遇到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 我把人和事都记下来 , 晚上在油灯光下挑灯夜战 , 向县广播站 , 报社 , 电台积极投稿 。清晨:县广播站播出夲站通讯员夏益致报道 , 心里热呼呼的……!许多稿件不但被各级报刊 , 电台采用 , 还多次获奖 。像《芜湖日报》登出的《助人抗旱》 , 《拓荒牛》 , 《205国道旁边的便民信用社》 , 《一个白衣天使的故事》 , 《新老部长抓训练》 , 《党委书记堵漏记》 , 《他是一片绿叶》 , 等等都获奖 。《法制日报》登出的“用工要合法” , 省广播电台播出的《奋斗 , 开拓了我生活道路》都获奖 , 这些获奖证书至今我还保留在家里 。
1987年3月11日 ,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许绵达还给我寄来二本《安徽日报》通讯 , 顾行同志写的《灯下拾零》 。顾行同志说:“多年编辑记者生活中 , 看稿写稿之余 , 偶有所感所闻 , 就随手写下三言五句 。意思是大多零零碎碎 , 无以名字 , 就称为《灯下拾零》 。每到宣传部 , 许锦达同志对我十分客气 , 和我谈心 , 他老家是江苏无锡人 ,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令我感动是有次星期天 , 他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 , 党委书记樊根祥 , 乡长叶茂生听说也赶到我家 。叶乡长说:小夏 , 许部长工作非常忙 , 星期天还专程到你家看望你 , 你要好好干!樊书记说:许部长 , 您到小夏家来还骑自行车 , 县委有小车驾驶班 , 您怎么不坐车来?或者打个电话 , 我们乡政府也要接待!许部长说:今天是星期天 , 小夏是个农民 , 为我们县宣传工作做了不少贡献 , 我应该来看看他 , 一个农民通讯员写了这么多稿件不容易!
特别是1986年省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做四有人 , 走致富路”广播征文播出我写的征文稿《奋斗 , 开拓我的生活道路》后 , 我连续收到了许多不相识的青年朋友们来信:像河南省固始县郭陆滩乡南井学校夏后生 , 肥西县巨新乡高塘村李立新 , 等等许多来信 , 读信后句句感人 , 回味无穷!看着这一封封热情洋溢信 , 我深深地感动!并挤出时间给他们一一回信 , 交流自己的想法……几十年过去了 , 我还保存他们给我的来信 。现在:他们已经退休 , 子女们早已走上了领导岗位 , 有的同志到黄山旅游 , 还到我家看望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