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初识
我父亲一生都爱读报,退休前读单位的报纸,退休后就自费订报 。母亲说他:我就不信,这读报能像吃饭一样重要 。但说归说,母亲照样拿上钱颠颠地跑到邮局去 。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订报单,颇觉疑惑 。母亲说:有啥不明白,《参考消息》归你,电视报归我 。那是1992年,《菏泽广播电视报》刚刚创刊 。
广电报可不仅仅是母亲的报纸 。对那一周一期的四开小报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 。它是母亲的收视指南,是我和弟弟的娱乐周刊,很快,也成了父亲的生活宝典 。
在我家,广电报一订就是很多年 。
1996年,我由教师转行到电台做编辑记者 。台上还交给我个小任务:每周往电视报送节目预告单 。
1996年4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走进位于牡丹路、设在新闻出版局院内的广播电视报社 。在挂着编辑部牌子的一间普普通通的办公室里,四张办公桌两两相对,三位编辑清一色的女性 。我说明来意,把节目单放下就走了 。
一周去一次编辑部,没多久就和三位女编辑混熟了 。中等身材、热情爽朗的叫王霞,高高个儿的叫张云,生得小巧玲珑的那位叫秀丽 。电台初创,业务繁忙 。我常常是把节目单扔下就走 。她们热情挽留,我说急着去采访 。若哪天没事我也会在编辑部坐会儿,翻翻桌上的杂志,看看架上的报纸 。三位一边和我聊着,一边剪刀、浆糊做剪报,或铅笔、尺子画版样 。因为都是同龄人,相谈甚欢 。
1997年电台开播一周年,举办了“我最喜欢的编辑记者、主持人评选活动”,选票就刊登在广播电视报上 。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我被评为最受欢迎编辑记者 。三位女编辑还不忘打来电话祝贺 。
那时,我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走进报社,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
相知
1999年,当时的广电局把广电报交电台暂时经管 。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受命来到报社,做记者还在其次,最主要的任务是拉广告 。
那时菏泽的媒体虽不算多,但广告竞争却也激烈 。因为局里给定着创收任务,我们更不敢掉以轻心 。研究市场,细分行业,稳定客户群,开发新业务 。
那时的三信公司还主要做洗化业务,广告都投给了电视,并不认可报纸 。我去找老总邓小华,递上详细的策划方案 。他看过方案,又问了报纸发行情况,答应在报纸上试试 。为了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我们用了硬广告配软文的形式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写广告软文的,邓总说,很不错啊,软文写得好,起到的效果也好 。我窃笑,写新闻稿的手,写点软文还应该是不在话下 。
市立医院原本是我在电台时的老客户,为了吸引他上报纸,我们把原来的养生版块扩成健康专版 。在专版上,既有名医访谈,也有专家支招;既有疾病的预防,也有配合季节的养生 。这样做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医院也愿独家赞助,真是一举两得 。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客户嫌黑红版太单调,说不如彩色印刷更出效果 。我把这意见反馈给局台领导 。经过论证,报社很快就决定把黑白报改为彩色报 。1999年4月,第一张彩报印出 。菏泽广播电视报换了容颜 。
那一年,我们如数完成局里下达的任务 。要回电台了,对报社还有点依依不舍 。再次与广电报结缘,就是2001年的6月了 。
结缘
2001年,局台合一后对广电报进行改制 。通过考试,我真正成了报社的一员 。那时,分管报社的是李庆华副局长,他也是局台合一后广电报的第一任社长 。李局长是新闻行家,对报纸也极为精通 。在他的指导下,电视报全面改版 。其中之一就是增加本埠新闻 。用我们李局长的话说:只有你关注了百姓、关注了民生,百姓才能关注你,电视报才会拥有话语权,才会有分量 。
- 最实用的生活小妙招 生活小常识妙招素材
- 生活百科广播稿100字左右 生活百科广播稿100字高中版
- 生活小窍门100妙招视频素材 生活小技巧视频素材百度网盘资源
- 文字控喜欢的关于生活的文艺说说
- 社会新闻最新消息 百科知识生活常识大全
- 生活中的小妙招课件 日常生活小妙招大全ppt
- 生活类广播稿 关于生活的广播稿800字
- 退休后怎样享受生活 退休后的生活叫什么名字
- 广播稿新闻播报 广播站新闻稿件
- 人生中的座右铭 人生座右铭生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