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大物博,逢年过节的时候每个地区不同,习俗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 。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对于北方人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不能少的就是饺子,而在南方,大多数人更加喜欢的是年糕 。不管是哪种,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
除夕上供习俗
很多地区有除夕上供神灵的习惯 。比如在中国的南阳,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敬神和敬祖宗的时候,吃完饺子,放完鞭炮之后,有讲究的人家就会在庭院中间,摆上供桌,用猪头和油炸的小食品,祈祷各路神仙,和祖宗保佑来年家人平安,五谷丰登 。整个过年期间,南阳人会准备不同的面点 。有供祖敬神的有大馍、枣馍、年糕,还有圆形面食,上端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状的面食分置家中各处,供节后食用

文章插图
过年食物最丰盛
在过年的时候,基本上是一年中最为集中的享用美食的过程 。比如炖年肉,也是过年的一项传统风俗 。人们早在腊月二十六,就把肉类买齐了,挂在墙上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会把它们大卸八块,放在大锅里炖了 。究竟炖多长时间,小时候也不太清楚,反正是翻来覆去的煮,直到上下、里外都能扎动筷子,证明都熟了 。然后把肉放凉,捞出,晾开,以备食用 。
饺子自然不能少
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不论身在何方,一口饺子总是能感受家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
它由来已久 。据说是由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原名“娇耳” 。话说东汉末年,天气严寒,张仲景见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他把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然后下锅煮熟,取名“祛寒娇耳汤”,之后在南阳东关白河边上搭了个棚子,施舍给那些乞药治病的人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之后,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后来张仲景去世后,“祛寒娇耳汤”几近失传,南阳人为了纪念他,从此诞生了冬天吃饺子的习俗 。
- 清明祭祀森林防火宣传的标语
- 2021年6月1日财神方位查询
- 中秋节赏月摆什么东西 中秋节祭月摆什么东西
- 2021年4月21日财神方位查询
- 家里供奉财神爷有什么讲究摆放好提升财运
- 2022年4月25日黄历财神方位详解
- 祭祖穿的衣服 祭祖忌讳穿什么
- 盘点中国民间供奉的五位主要财神 目前真正的财神爷是谁
- 2021年7月14日黄历财神方位详解
- 2022年7月22日财神方位查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