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教育意义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呵气,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吗——
校内校外结合,让青少年科普有益有趣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我记得保护区名字里有‘鸟类’,总面积没书上说的大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一位小学生发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数学课本上对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表述同自己的了解有些出入 。对比官网资料后,当地负责人回应:课本相关内容确实“滞后了” 。无独有偶,2021年沈阳市一位中学生也发现了英语教材上的一处科普知识类错误——蜜蜂(bee)的单词图示画成了食蚜蝇 。
今天的青少年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和发现 。我们的教材编审、各类读物编写,乃至“全方位育人”的各环节又能否给孩子们传递更准确更前沿的科普知识?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校内、校外科普工作有了新的部署 。青少年科普,如何更具育人实效?如何打造更多高质量科普资源,引导青少年具备勤探究、善发现、学科学、爱科学的素养?记者采访了相关师生、科普人士和专家 。

青少年科普教育意义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文章插图
9月16日,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吉庆校区孩子们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航天主题作品 。周强摄/光明图片
青少年科普教育意义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文章插图
9月20日,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科普活动现场,科普工作者通过科学实验、机器人表演、互动展品等形式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科技体验 。张敏摄/光明图片
1怎样的科学课更受学生欢迎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我喜欢掷纸飞机玩 。我发现一些小伙伴掷纸飞机时,喜欢对着纸飞机机头呵一口气,再用尽力量向正前方投掷 。呵气,真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吗?”带着这个疑问,江西芦溪宣风镇中心学校学生肖宇曼向科学课老师李学战请教 。
“这个问题很好!飞机飞行与风向和风力,投掷时用力的大小、投掷的角度和高度,飞机的重量和大小都有关系,我们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进行比较 。”李学战说 。
“那怎么去控制呢?”
“我帮你们做一个飞机发射器,可以固定发射的方向、角度和高度,其他方面,你自己可以想办法,如测量、记录、比较、分析等等 。”
李学战表示,纸飞机发射器的制作被他纳入了课后服务的“创客班”内容 。“因为是用扣扳机的方式发射,学生觉得好玩,3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制作;到了五年级,就可以尝试进入研究阶段 。同一飞机,在室内无风的状态下,用同一发射器、以同一角度发射,记录呵气和不呵气两种状态下飞行距离的远近,计算出平均距离 。”李学战说,在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过程中,同学们也能领会到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 。“当然,这个只供有兴趣的学生去研究,还没有进课程 。”
记者注意到,《意见》一方面提出发挥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的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积极组织并支持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另一方面,提出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 。那么,课内课外科普工作的分工应当有何不同?二者如何协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校内主要是??知识传授,校外是素养提升 。校内要把相应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孩子们,然后校外就是做拓展”,长期在新疆基层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刘瑛表示,“现在比较多的馆校合作、科普营地项目就不只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递、吸收,还有整体素养的提升,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