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摆放梅花的禁忌 风水中的仰梅花是什么意思( 三 )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 。笔墨恣纵,格调清新,颇得逸笔之妙 。具有扬无咎和王冕的传统风格 。无款识,画幅中有王诏的七绝和郑文原题记 。

| 踏雪寻梅图 |
戴进
立轴
绢本
(美)私人藏
此图绘高士踏雪访梅之雅事 。整幅构图师郭熙景式,枯树画法也仿郭熙的蟹爪,而山石皴法则用小斧劈,峦头灌木双学于范宽 。

| 梅花图 |
陈录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16.5厘米 横6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 。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枝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 。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 。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

| 梅下横琴图 |
杜堇
立轴
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 。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 。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 。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自成一格 。

| 四时花卉图 |
徐渭
纵46.6厘米 横622.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万历二十年,以墨笔画四时之花卉松竹 。风格劲健洒脱,豪放宕逸,尤其冬季之雪竹、腊梅,以墨色渲染背景,烘托出雪落枝头之意,竹梅皆以焦墨渴笔写出,对比鲜明 。整幅作品气势宏大,色淋漓,气韵连贯畅通 。




| 蕉石图 |
纵166厘米 横91厘米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图》可见他对于这一题材的偏爱 。蕉石更便于发挥他大写意水墨的特性 。隆石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 。石后芭蕉,间以梅竹,相互映衬 。渴笔潇洒灵动,逸气豪发 。图右上自书七绝一首:“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 。青藤漱老墨谑 。”

| 梅柳待腊图 |
盛茂烨
纵186厘米 横98.5厘米
(日)私人藏
此图描绘冬至后的萧瑟山居林园中,梅花正要开放,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 。近景柳林枝冠繁密如烟;中景梅干含颖而发;远景山谷中云霭飘浮,弥向远方 。自题“岸客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全图既得烟林清旷之概,又溢春之将至之气 。

| 梅花书屋图 |
卞文瑜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06.9厘米 横48.5厘米
此图作远山淡抹,山峦层叠,苍松杂树劲立,其下茅屋相陈,一人静坐抬头远观而思 。山石树木笔墨近董其昌,画面萧疏松秀,有清旷之致 。

| 梅竹图 |
孙克弘
扇面泥金
纸本设色
纵15.7厘米 横48.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 。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 。能诗善书,擅绘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远宗徐熙、易元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 。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殊竹图》等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 。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