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图 |
陆复
纵205.3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复,生卒年不详,字明本,自号梅花主人 。吴江(今属江苏)人 。擅画墨梅 。图中古梅一枝自右下角斜冲而出,势如曲铁,然后分枝逆笔直上,顶上斜挑一细枝,插向画面左上角,梅干奇崛优美 。以淡墨渲染背景,留白以示枝头覆雪 。梅花用勾线填粉法绘出,偶用胭脂轻染,给人以暗香浮动、风骨峻峭的感受 。
| 雪景梅花图 |
张彦
纵203.3厘米 横103.2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张彦,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十七世纪 。字伯美,号无证道人,上海嘉定人,一作江苏苏州人 。工山水,与董其昌同时 。传世作品有《雪景梅花图》等 。图中绘雪中水仙数丛,花茂叶盛,奇石错落,幽篁葱郁,一树梅花挺拔而出,繁枝满幅,曲折盘错,花英缤纷,树后山茶盛开,底用淡墨烘染留白,衬托出瑞雪丰兆之景 。水仙、丛竹、山茶、梅萼均用双钩,顿挫有力,树石皴擦以焦墨淡晕,苍劲峭利,浓淡粗细,虚实疏密,耐人寻味 。此图幅度特大,气魄雄伟 。
| 雪梅鸳鸯图 |
王醴
立轴
纸本设
纵164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醴,活动于十六、七世纪 。字三泉,浙江嘉兴人 。擅花鸟,学周之冕 。晚工山水 。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 。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 。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 。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
夏五吟梅图
王荤
立轴纸本
墨笔浅绛
纵91厘米 横6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老梅劲竹苍松怪石,溪水小桥亭园雅士,空中小鸟展翅,更显天际之辽阔苍茫 。用笔老辣细密 。
| 踏雪寻梅图 |
萧晨
纵123厘米 横58.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萧晨,生于1656年,卒年不详 。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 。工诗,擅画山水、人物 。师法唐、宋人传统笔法,细秀雅淡,设色妍丽,衣纹清劲流畅,功力极深 。传世有《东阁观梅图》《三星图》《踏雪寻梅图》等 。图中山崖、斜坡、矶石、梅枝均披银装 。整个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 。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用铅白细点,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 。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 。老者身后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 。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 。不落历代画家所作“踏雪寻梅”的旧套 。
| 月漫清游图 |
陈枚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梅竹图 |
原济
纵115厘米 横3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浓淡之墨写竹,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伸缩和变化 。以淡墨写花瓣,以浓墨点出花萼及花蕊以及枝干的扭曲变化 。挥洒淋漓,纵横豪宕,似乎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以空灵秀润之气布满全图 。
| 灵谷探梅图 |
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二君,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 。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 。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 。构图简洁明快,纵横宕逸 。
| 水仙茶梅图 |
姜泓
纵118.3厘米 横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 蟑螂是怎么产生的
- 家里老是不顺,和风水有关系吗 家庭不顺风水有哪些说法
- 白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白梅含义
- 苏州梅雨季节持续多久
- 家里什么风水能压制婆婆 什么样风水婆婆能压媳妇身上
- 家里蟑螂多怎么办
- 杨梅可以泡酒吗
- 如何判断青梅露是否坏了
- 家里有小黑蚂蚁怎么能彻底消灭
- 小孩书桌摆放风水 书桌上放地柏风水好不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