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邓晓芒——

文章插图
邓晓芒,1948年生于东北,在长沙长大 。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德国哲学》主编 。著有《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等,译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等 。
“句读”才考功夫
新京报:虽然康德难读,但他毕竟是西方哲学的一个“蓄水池”,不论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绕不过去 。你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句读在这方面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进入康德的路径 。你讲康德,强调把一个句子放在他整体的思想中,逐句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进入康德文本的方式,我看到网上也有很多学者对这种读法提出过质疑 。你自己认为采取这种句读法来理解康德的好处和不足是什么?在各类文本材料并不难获得的今天,作为普通读者,采用何种方法来读康德是比较可取的?
邓晓芒:我做西方哲学,其实一开始就是采取的这种“笨办法”,在没有看任何参考书或“二手资料”的情况下,直接从文本字句入手,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读过去,不懂的地方暂时空着(我称之为“要存得住问题”),等读到后面再反过来琢磨,慢慢消化和解决疑难,逐渐形成整体性的把握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没有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方法”,真的是无奈之举,因为找不到老师和参考书 。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理解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自己之所以看不懂,主要不在于知识的贫乏,而在于训练的不足 。等到我后来把知识面补上来了,就发现我的这种办法竟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并不比那些饱读二手参考书之后带着先入之见进入文本的做法差到哪里去,反而具有在熟悉文本和理解文本方面的长处 。这种长期的训练极大地便利了我在翻译康德著作时对文字和句子意思的理解,所以我每一本翻译作品后面都有长长的德汉术语索引 。

文章插图
《康德句读》(上卷),邓晓芒 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 。
进入到本世纪以来,我在长期的西方原著教学过程中逐渐也感到,应该系统地将自己多年来进入西方哲学经典的方法以某种“句读”的方式保留下来,嘉惠于想要在这个领域中一窥堂奥的青年学子 。多年来我深感中国的好学之士在对思想的概念把握,也就是所谓“思辨”方面缺乏训练,很少人能够对文本的抽象概念进行高强度的逐字逐句的推敲,这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对西方哲学经典的透彻理解,什么都停留在人云亦云、大而化之的浅表层次,而缺乏自己的深入理解和对文本的批判精神 。我有一次还把康德的经典文本称作中国人“思维训练的夏令营”,也正是希望通过这种训练提升哲学思维能力,能够面对西方最深奥的哲学经典驾轻就熟 。当然,如果要从做学问的眼光来看,这种训练还是属于初级入门的功夫,很难算作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 。
有人会说,你不过是解释了人家的东西,讲得再多再透也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 。还有人说,你不参考当前那些权威学者的解读,能说出什么经得住推敲的见解来?这两种看法都是很表面的 。首先,我解释康德的文本所调动的是自己的头脑,有我自己以往的全部知识积累的“前见”(Vorurteil)和“期待视野”(Erwartungshorizont),这种积极的解读胜过那种完全被动地接受 。按照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说法,这种“视野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才能够让我们比原作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用我自己的说法,我这是在努力“帮康德把话说圆” 。但我并不因此成为原作者的传声筒,我自己至今也不承认我是一个“康德主义者”,我是有自己的哲学的,我相信只有用我自己的哲学才能客观准确地阐述和解释其他人的哲学,给这些哲学定位 。
- 玫瑰海棠的种植方法,有哪些要点
- 秋季三角梅怎么繁殖,附养殖方法
-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正确的方法 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 消除负能量最快的方法
- 蛇莓的种植方法,有哪些要点
- 秋季土豆的播种时间,附播种方法
- 水草泥种水草的方法,鱼缸养水草有哪些注意事项
- 生地的种植方法,有哪些要点
- 红豆杉病害的防治方法,红豆杉有哪些用途
- 半夏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块茎、珠芽和种子繁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