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①张郎中:张从申(生卒年未详〉,唐代书家.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官大理司直、检校礼部郎中.书学二王.宋黄伯恩《东观余论》:“从申书虽学右军,其原出于大令,笔意与李北海同科,名重一时,宜不虚得,但所短者,抑扬低昂太过,又真不及行耳.然唐人而有晋韵,殊可佳尚.②画内之墨,中边相等:包世臣在《述书上》中说自己“每以熟纸作书,则其墨皆由两边渐燥至中,一线细如丝发,墨光晶莹异常,纸背状如针画,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这里所说的“中即指这一条中线.
书法的结构、章法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人都想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揭示其中的规律.元陈绎曾、清蒋骥都曾对用九宫法安排字的结构作过论述,但是包世臣又进了一步,他不但论述了“小九宫,还试图用“大九宫来揭示章法安排的规律 。这种方法到底是否符合实际,还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揣摩 。至于墨法,包世臣强调要“笔力足以摄墨,这自然是对的,而他又认为必须做到“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才算掌握了用墨的方法,这似乎又机械了些 。

文章插图
包世臣《楷书警语立轴》纸本楷书 137.5×6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下笔谭秦程邈作隶书,汉谓之今文,葢省篆之环曲以为易直 。世所传秦、汉金石,凡笔近篆而体近眞者,皆隶书也 。及中郎变隶而作八分 。八,背也 。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 。魏晋以来,皆传中郎之法,则又以八分入隶,始成今眞书之形 。是以六朝至唐,皆称眞书为隶 。自唐人误以八为数字,及宋遂并混分、隶之名 。窃谓大篆多取象形,体势错综;小篆就大篆减为整齐;隶就小篆减为平直;分则纵隶体而出以骏发;眞又约分势而归於遒丽 。相承之故,端的可寻 。故隶眞虽为一体,而论结字,则隶为分源,论用笔,则分为真本也 。
西晋分书《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用笔沉痛不减,而体稍疏雋;《太公望碑》是《乙瑛》法嗣,结字宕逸相逼,而气加凝整 。大率晋人分法,原本钟、梁,尤近隶势 。自北魏以逮唐初,皆宗《孙夫人》 。及会稽晩出,始尙《太公望》,极於韩、史,益趋便媚,分法不古,隶势因之 。晋人隶书世无传石,研究二碑,可以意测 。葢中郎立极,梁传其势,钟传其韵,后遂判为二派至 。近人邓石如,始合二家以追中郎,未可以时代优劣也 。
北朝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 。凡以中郎旣往,钟、梁并起,各矜巧妙,门戸益开,踵事增华,穷情尽致 。而《般若碑》浑穆简静,自在满足,与《郙阁颂析里桥》同法,用意逼近章草,当是西晋人专精蔡体之书 。无一笔阑入山阴,故知为右军以前法物,儗其意境,惟有香象渡河已 。平原、会稽各学之而得其性之所近 。反覆玩味,絶无神奇,但见点画朴实,八靣深稳,更无欠缺处耳 。求之彚帖,征西《出师颂》、大令《保母志》可称一家眷属,以其絶去作用处相同故也 。
《絳帖》刻“桓山颂献之铭”六字,相传为大令书,沉雄宕逸,诚亦希有,然以儗《般若碑》,则如罗汉具六大神通,及见入定古佛,不免偏袒膜拜耳 。《穆子容碑》乃其雲礽(réng福 ) 。
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 。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 。以《中明坛》题名、《云峰山五言》騐之,为中岳先生书无疑,碑称其“才冠祕頴,研图注篆”不虚耳 。南朝遗跡唯《鹤铭》、《石闕》二种,萧散骏逸,殊途同归 。而《鹤铭》刓泐已甚,《石闕》不过十餘字,又係反刻 。此碑字逾千言,其空白之处,乃以摩崖石泐,让字均行,并非剥损,直文苑奇珍也 。
- 风水米桶什么材质的好 风水上半圆形的米桶好吗
- 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 中国易经风水文化研究院
- 佛山起名风水名师排名榜
- 钦州王岗山 钦州大直王岗山留题风水
- 发财树的风水 发财树与风水
- 考编笔试成绩能保留吗 考编笔试的穿衣风水
- 公墓家族墓的内部结构 古代家族墓讲风水吗
- 玉兰树风水上的说法 墨红玉兰图片
- 从指尖中字 风水中的指尖是什么
- 铁路在风水上属于什么 小区后面有铁路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