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形的户型风水如何化解 工字户型风水( 四 )


【工字形的户型风水如何化解 工字户型风水】1965年至1972年拆城墙时,在北京西直门东北方明清北城的墙基下发一处元代大型居住建筑基址,分中、东、西三个院落,均已残损,只存北半部 。
中院建筑体量大,是主体 。北面有正厅三间,宽11.83米,进深6.64米,后加一间后廊 。厅前面出一间同宽的抱厦,三面装格子门 。厅的两山为砖墙,其外侧各有宽一间的耳房 。它们共建在砖砌的高约0.8米的凸字形台基上 。台前连接一与抱厦台基同宽的甬道 。甬道两侧有东、西厢房,只存北半部的残台基 。自正厅两耳房的山墙至东、西厢房的北山墙间有曲尺形墙相连,墙上各开一东西向脚门,通向东院和西院 。据遗址推测,中院是一所主体为面阔三间、左右有耳房、前后出抱厦和后廊的建筑组合体,东、西有厢房的大中型院落 。
东院只残存北半部 。正中的主建筑是面阔3间的工字厅,3间柱廊,后接同宽的后厅 。在它的东西侧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
房屋的台基都不挖基坑,平地用土起筑,边缘用单砖包砌,地面铺方砖 。安柱础的方法是先在台基上挖坑至生土,用碎砖瓦与土相间夯筑至所需高度,然后立柱础 。房屋的山墙、后墙等下部是砖砌的基墙,一般即从平地砌造,不挖基槽,顶上用条砖压边线,称“隔减”,其上再砌土坯墙至顶 。土坯墙表面先用麦秸泥抹底层,再用青灰泥抹平压光 。这大体和明清时北京中等以上住宅的做法近似 。

工字形的户型风水如何化解 工字户型风水

文章插图
后英房遗址元代四合院复原图
在装修和室内布置方面,在东院工字厅内发现了木板门和格子门,格子门是四直方格眼双腰串造,有的还装有铜饰片一看叶 。室内布置的最大特点是沿墙大量砌条形的窄土炕 。炕用土坯砌成,大多是实心,炕面前沿有木制“炕帮”,其前壁或立柱镶木板,或用砖砌 。这种以炕为室内睡眠和起居的主要设施是金元以来北方的居住特点,其图像屡见于金、元绘画中,近代东北地区满族住宅仍有使用者 。
明清时期:住宅的等级与四合院的盛行
住宅在古代不仅是居住场所 。而且还被视为宅主身份的标志 。唐、宋时期朝廷对官员及庶民的住宅形制已有一定的限制,但还比较粗略宽松 。
到了明朝初期,统治者对住宅的等级逐步划分严格,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不许用重拱及藻井 。这些限制在宋朝原是针对庶民的 。如今已针对品官了,这就意味着除了皇家成员以外,不论官位多高,住宅不能用歇山顶,只能用“两厦”(悬山、硬山) 。此外,统治者又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从大门与厅堂的问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 。至于百姓的屋舍,则不许超过三间,不许用斗拱和彩色 。
以上这些反映了明朝等级制度的森严在住宅形制上已有充分表现,但逾制的现象十分普遍,至今江苏苏州一带的民居中,仍保存着一批很精美的贴金彩画和砖石雕刻 。
明朝住宅的等级制度主要是限制间数和架数,至于建筑层数,则可因地制宜 。明朝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
明朝砖石住宅数量大增 。明初出现用筒拱建的房屋,上加琉璃瓦屋顶,仿一般房屋形式,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平面多为长方形,承重结构常采用筒拱或单拱,或大拱两侧附有小拱,采用纵联砌法 。
明朝初期无梁殿建筑用厚重的外墙来抗衡简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明中叶以后改厚墙为厚壁柱,在结构、功能和节省费用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当时有些无梁殿在发展中还出现了楼房 。无梁殿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受木构建筑的影响日渐显著,主要表现在外观、细部装饰的模仿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