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白鲢鱼的疾病防治


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白鲢鱼的疾病防治

文章插图

【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白鲢鱼的疾病防治】养殖白鲢鱼,首先亲鱼的选择要选天然原种,要求健康,性腺发育良好 。亲鱼每年的更新率必须达到10%左右 。还可和鳙、青、草亲鱼搭配放养 。并及时清整鱼池,保证亲鱼池排放方便,鲣鱼池底有20厘米深的淤泥即可,青、草鱼池底应少含或不含淤泥 。孵化用水用过滤器过滤,防止漂浮物和野杂鱼等进入,保证水质 。
白鲢鱼高效养殖技术,白鲢鱼的疾病防治

文章插图
一、白鲢鱼的生活习性
1、食性:白鲢是中上层的鱼,一生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变成吃浮游植物,喜欢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和牛粪 。对酸味食物感兴趣,对糟良也有食欲 。饵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 。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
2、水温:白鲢喜欢高温,最合适的水温是23~32℃ 。炎热的夏天,鲢鱼的食欲最旺盛 。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敏捷,比较笨拙 。鲢鱼喜欢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胆子小怕惊扰,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
3、繁殖:白鲢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性成熟年龄比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每年4~5月产卵,卵漂浮 。池养条件下饵料充足,当时鱼可长500~800克,三龄鱼体重3~4公斤,天然河流重30~40公斤 。
二、白鲢鱼的养殖技术
1、亲鱼选留:亲鱼选择天然原种,要求健康,性腺发育良好 。个体重鲣鱼6公斤以上,斗鱼10公斤以上,青鱼15公斤以上,草鱼8公斤以上 。亲鱼每年的更新率必须达到10%左右 。
2、清整鱼池:亲鱼池排放方便,鲣鱼池底有20厘米深的淤泥即可,青、草鱼池底应少含或不含淤泥 。面积1~5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要清理池塘 。
3、搭配放养:鲢、鳙、青、草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1.5最好,每亩放养鲫鱼8~10尾和150尾鲣鱼,控制野杂鱼和大型浮游动物的繁殖 。
4、饲养管理:放养前,鲢、鳙鱼亲鱼池应每亩投入500~700公斤腐烂的有机肥料,培育浮游生物,然后适当施肥 。另外,为了促进性腺的发育,必须在晴天喂豆饼浆 。
5、适早催产: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松弛即可催产,一般雌鱼体重注射催产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国际机构或LRH~A40~50微克,雄鱼减半 。
6、孵化管理:孵化用水用过滤器过滤,防止漂浮物和野杂鱼等进入,每次孵化前清洗孵化缸、孵化槽,在孵化期间提供适当的水流量,经常翻动水体检查底角是否堆积卵苗,保持水质 。
三、白鲢鱼的疾病防治
1、腮霉病
(1)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缓慢,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腮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造成病鱼死亡 。
(2)防治:
①彻底清池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
②培育水质需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不宜生施 。
③发病池应迅速注入清水,改善水质,或将病鱼转移到水质新鲜干净的池塘 。
④20~3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可以降低水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
2、打印病
(1)症状:病鱼在背鳍后的身体表面有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