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各种砂形 风水中文笔砂的几种形式( 二 )


第二,社会进化,人事方面也一天一天繁复起来,写篆书像描花一般,渐渐感到费事 。秦始皇既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官职的事,实在太多了,这时候有个姓程名邈的人,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之方圆,作隶书三千字,趋向简易,拿给秦始皇看,秦始皇便启用他为御史 。但当时仅官司刑狱用之,其它方面还是应用小篆 。直至汉朝和帝时,贾鲂撰《滂喜篇》,以仓颉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篇-世称三仓,都用隶书来写,隶法从此而广 。为什么叫隶书呢?原因是那时的人,因程邈所作的字是方便于徒隶的,所以叫做“隶书”;它的写法便捷,可以佐助篆书所不及,因此又叫做“佐书”;汉初萧何草律,以八体试学童,八体中隶书最切时用,所以选拔其特出的好手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因此汉人亦名隶书为“史书” 。从篆到隶,这是我国书体上的一大改革 。
第三,章草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 。解散隶体,粗略书之,存字之梗概 。损隶之规矩,纵任奔放,趋速急就,字字区别,实在是隶书之捷写,适应时代所需要,救隶书所不及的产物 。其后百年,有杜度、崔瑗、崔实,是当时有名的精工章草的书家 。到了后汉弘农张芝,因而转精其巧,面目又不同起来,即后世所称今草之祖,其草又为章草之捷 。行书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作 。魏初钟繇是他的弟子 。讲到楷书,史称是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但这是说八分之祖,不是今日的正楷书 。八分别于古隶,由于用笔有波势 。今日的正楷书,在汉末已经成立,到魏晋这一个时期内,始集大成,而应用亦日广 。所以书体在汉代变体最多 。
所以约言起来:“自仓颉以来,字凡三变 。秦结三代之局,而下开两汉 。三国结秦汉之局,而下开六朝 。隋结六朝之局,而下开唐宋,遂成今日之体势 。”
我国书体的变迁系统表是:

风水中的各种砂形 风水中文笔砂的几种形式

文章插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白看出书体变迁的顺序与相互间的关系,应把世俗所说的次序恰恰颠倒过来才对 。至于当时所用工具的变迁大势是:废刀用笔(注二),废竹用帛,废帛用纸 。而促使书体变迁的动力,是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事日趋繁复而要求书法日务简便 。
书法在古代为六艺之一,本来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在汉代就有考试书法的制度 。到了晋代、唐代,且有书学博士的专官,可见当时重视书法的一斑了 。唐太宗酷嗜王羲之书,帝王书中,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 。他常对朝臣说:“书虽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事,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明代项穆说:“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古人云:“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可见书法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这话不是成功的人说的,唐徐浩已认为是“悠悠之谈” 。宋代苏东坡有二句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这是说胸中有学识,笔下自然不俗 。可知在写字本身之外,还有别的有关联的重要事呢!
现在我和诸位一起学习书法,姑且不谈篆、隶、分、草,因为我们先要讲实用 。篆、隶、分、草或者放在后面作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再讲 。
讲到正、行两种书体,晋朝人算是登峰造极了,尤其是王羲之,历来被推为书圣 。唐、宋以来的书法大家,都是渊源于他 。
凡求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记得从前人有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我往年常对及门诸弟子说:“假如你们欢喜我的字,就来学我,这便是没有志气 。那么应该怎样才好呢?简单地说,我看你们应当先寻着我的老师,你们来做我的同学,将来的成就,也许就会比我好 。自然喽,路子怎么走法,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指示给你们参考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诸位想吧:俗语有“青出于蓝”一句话,但是青出于蓝是何等事?怎么可以说得如此容易呢!从来学习者就不见有青出于蓝的 。譬如学颜真卿、柳公权的,有见到比颜、柳好的么?学苏东坡、米襄阳的,有比苏、米好的么?学赵松雪、董其昌的,有见到比赵、董好的么?我们必须要明白其中道理 。孔门弟子三千人,高足有七十二人,七十二人中,称为各得圣人之一体的有几位?在书法方面讲,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也仅是各得右军的一体啊!所以假使你欢喜王字的话,就应得以欧、虞、褚、薛四家为老同学,你做小弟弟,他做老大哥,老大哥来提挈小弟弟 。当然,一个人傲气不可有,志气是不可低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