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各种砂形 风水中文笔砂的几种形式


序言 作者 何民生
《书法十讲》讲稿大概成于抗战前,约在一九三六至一九三八年间 。当时梁俊青先生(双清楼主、收藏家、留德医学博士)创办天风书画社,书法班便委托老友白蕉先生授课,故有此册 。《书法十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初学者 。清稿由翁史焵先生抄写,书风秀雅,赏心悦目,全篇竟无一处出错,翁先生做事的专注、仔细可见一斑 。
【风水中的各种砂形 风水中文笔砂的几种形式】文革中,白蕉先生将此稿付之一炬 。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有二条:当时的批斗殴打,令他万念俱灰,旧作既不合时宜,留着说不定哪天又成了罪状,烧了倒是一了百了 。其二,可能他认为早年之作不成熟 。从留存的他晚年所作的手稿内容来看,文字更精彩,思想更成熟 。但更可惜的是,晚年所写的有关书画的探索文章,短短数段,尚未杀青,因文革而就此搁笔,直至被迫害而亡 。一个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有真知灼见,到了该著书立说的年龄,却因人祸而未能留下完整的著作,良深可叹 。
文革后,书法渐热 。在整理他的遗物中,发现几讲初稿,为了凑齐十讲,几经周折,在翁史焵先生的帮助下,终于拼齐 。但因破旧不堪,抄写者的笔误,耗时近年,方整理成册 。后在邓散木先生的女公子邓国治的帮助下,一九七九年在香港书谱杂志分十期刊登 。因鄙人水平有限,整理时缺少资料查阅,欠缺失误之处,尚请高明指教,不胜铭感 。现将十讲稿分期上网,供书法爱好者参详,若有助益,善莫大焉 。
庚寅春日民生夜课
第一讲 书法约言
书法这个问题,讲起来倒也是一言难尽,因为它历史长、方面多、议论杂 。在往年,因为一般的需要,朋友的怂恿,我曾经计划过为初学书法者编写《书法问题十讲》,可是人事草草,未能落笔,至今方能如愿 。
在准备研究书法之前,先必须弄明白什么叫书法?书法二字的界说如何?同时也因简单了解一下文字、书法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
从历史上讲,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书法 。文字的演进,大别为制作与书法 。六书—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组织所归纳的基本原则 。篆、隶、分、草、行、楷的递变,为书法之演进 。制作方面的属于文字学,我们现在所谈的为书法 。所谓书法,就是讲文字的构造、间架、行列、点画的法度 。
我国的书法,从来便称为东方的一种美术 。美术是属于情感的一种艺术,能动人美感,所以称为美术 。原来我国的文字是从象形蜕化而来,其初是和绘画不分的,如:、、、、、、,便是代表人、龙、羊、鱼、目、日、子这几个字 。而且一个字的写法,繁简变化不同,有像其静态的;有像其动态的 。这种符号,更确切地讲是一种简化了的美术图画,不正是美而富于情感的吗?直到秦汉时代,书法的形式统一以后,绘画才成为独立的艺术 。书法的结构、间架、行列、点画与所用的工具,虽然渐渐和绘画分了家,可是其中所包含的形象的美和情感的美,还是存在的 。
一般的人说起书法,总是说正、草、隶、篆,要知道这个次序,是排得与书体发展的历史不相符合的 。我们现在研究书法,先得要把这一点弄清楚 。
第一,我们熟知我国造字的圣人是黄帝时的史官叫做仓颉,他始作书契-文字,以代替结绳(当然这绝不是他一个人所造得出的) 。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变,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古文 。到周宣王时的史官-史籀又作《大篆十五篇》,与仓颉的古文颇有出入,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大篆-这里所称的“作”,当然不是指创作,而是指史籀把当时流行的文字做了一番收集、整理和改良工作 。那时他之所以做这种工作,大概是想整齐划一天下文字的缘故 。可是那时不像现在,交通不便,不曾能够通行,而且平王东迁,诸侯力政,七国殊轨,文字乖舛 。直到秦始皇打平六国,统一天下,令丞相李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中国的文字才告统一,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小篆 。可见我国的文字,自从黄帝以后,直到战国末年、秦始皇时代,这些年间所通行的文字,只有篆书 。虽统称为篆书,其中大别,还分为古文、大篆、小篆三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