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看风水的地方在哪( 四 )


北方戎狄游牧民族 , 对周王朝和华夏诸侯构成巨大威胁 , 齐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 。农耕的华夏抵御戎狄的入侵的重要举措就是筑城 。筑城 , 成为华夏御外侵求生存的传统 。管子曰:“地之守在城 , 城之守在兵”(《管子·修权》) , 周宣王曾派卿士(相当后世的宰相)仲山甫来齐地监修城邑 , 《竹书纪年》记载 , 周宣王七年(齐厉公四年 , 前821年)“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 。”“中华诗祖”尹吉甫作《烝民》诗送之 , 并载入《诗经》 , 诗中有“王命仲山甫 , 城彼东方”“仲山甫徂齐 , 式遄其归”等句 。尹吉甫,姓兮 , 名甲 , 字伯吉父(一作甫)封地在今河北沧州南皮县境 。“仲山甫城齐”足以说明在西周时代周王关注齐国的边防工程 , 齐国自己岂能疏忽 。仲山甫来齐督修的是哪座城 , 已不可考 , 也可能就是无棣邑城 。春秋时期 , 山戎异常活跃 , 《竹书纪年》载 , 周成王“十三年(前1030年) , 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周王联合东方齐鲁诸侯伐戎的战争 。春秋时北戎(亦称山戎)异常活跃 , 常“病燕伐齐”之举 。如 , 齐釐公二十五年(前706年)“山戎越燕而伐齐,齐釐公与战于齐郊”(《史记·匈奴列传》);“北戎伐齐 , 齐侯使乞师于郑 。诸侯之大夫戍齐 。”(《左传·桓公六年》) 北戎的这次侵齐 , 连强大的齐国都向郑国求援 , 各国诸侯派兵驻守齐国 , 显然对中原诸侯造成极大的震动 , 齐国北部边防的严峻形势确实关乎的齐国的存亡 , 齐桓公在管仲的的辅佐下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 , 定民之居”的国鄙制 , 作内政而寄军令 , 军政合一、寓兵于民 。在其北鄙设防戍守成为必然举措 。据《春秋》鲁隐公元年到僖公三十三年 , 共86年间 , 戎伐曹、伐郑、伐齐各一次 , 伐周二次 , 齐伐戎三次 , 鲁伐戎二次 。其后 , 狄侵齐5次 。 , 齐桓公北伐山戎大军曾在齐国北境修缮皮革战具 , 留下南皮城、北皮城等遗址 , 无棣邑早有齐兵戍守 。桓公趁隆冬河水冰封 , 从无棣邑出发 , 入燕境北伐山戎 。伐戎前后 , 齐桓公曾联合中原诸侯筑城抵御戎狄 , “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 , 以卫诸夏之地 , 所以示劝于中国也 。”(《管子·小匡·二十》) , 在帮助诸夏筑城的同时 , 齐桓公绝不会遗漏在自己的北鄙无棣邑筑城镇守 。齐国边境筑城驻军 , 也有记载 , 管子曰:“土地博大 , 野不可以无吏 。”“地之不辟者 , 非吾地也 。”“地之守在城 , 城之守在兵”(《管子·修权》 , 又曰“边境有兵 , 则怀宿怨而不战 , 未见山铁之利 , 而内败矣 。”(《管子·轻重乙》)又云“凡立国都 , 非於大山之下 , 必於广川之上(凡是营建都城 , 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 , 也必须在大河的近旁)”(《管子·乘马》) , 管子的论述证明齐国在无棣沟近旁建城为合理选择 , 同时在边城有常备军驻守 。齐威王曾对魏王说:“吾吏有黔夫者 , 使守徐州(今河北大城县一带) , 则燕人祭北门 , 赵人祭西门 , 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 另载“(齐)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 , 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齐大胜 。”(《史记·燕召公世家》) , 齐国在北部有“州”级建制 , 不但驻军镇守 , 而且边邑人口众多 。邹忌对齐威王说“今齐地方千里 , 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一》)这一百二十城其中有县城有边城 , 齐城之多可见一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