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看风水的地方在哪( 五 )


其二、无棣邑筑城 , 可作为齐国向北开拓的前沿 , 同时防备燕国南侵 。
齐桓公北伐山戎 , 将山戎、孤竹、令支地盘让给燕国 , 又割地予燕 , 燕国遂成大国 , 后来对齐国也形成威胁 , 所以有筑城防备的必要 。“齐景公时(前547年―前490年在位) , 晋伐阿、甄 , 而燕侵河上 , 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燕师闻之 , 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 , 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 此处记载所谓“封内故境” , 是指齐国封土之内曾经失去的土地 , 齐桓公时割给燕国的土地 , 百年之后的齐景公又收回来了 。齐燕相互征伐的事件多有记载 , 如“昭公六年(前536年) , 十二月 , 齐侯遂伐北燕”(《春秋·左传》)燕厘侯二十一年(前380)齐伐燕至桑丘(今徐水县清河北岸之空城),“釐公三十年(前373) , 败齐于林营”(《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 ,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 , 齐师遁”(《竹书纪年》)“襄王以河为境 , 以蓟为国 , 袭涿、方城 , 残齐”(《韩非子.有度》)等等。战国时燕国沿北易水修筑长城 , 长城之南就是齐国的徐州(亦名舒州 , 今大城县境) , 徐州边城与负海带河无棣邑成犄角之势 , 靠近燕国下都(今易县西南) , 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三》云:“东平舒在今顺天府大城县界 , 此齐之极北与燕界者也 , 齐之履北至无棣 , 汉时无棣与东平舒并属渤海郡 , 则齐之北境可至东平舒矣” 。徐州有兵镇守 , 无棣邑自然也应有城池驻军戍守 , 当时的海岸线于今偏西数十公里 , 在今郛堤城一带筑无棣邑城扼守陆海 , 当是最佳选择 。
其三 , 筑无棣邑城对保护齐国的鱼盐资源至关重要 。

盐山看风水的地方在哪

文章插图
【齐国北境·沧州黄骅】
《方舆纪要·北直四》:“(沧)州控水陆之冲 , 绾海王之利 。江淮贡赋 , 由此达焉 。燕赵鱼盐 , 由此给焉 。太公赐履 , 北至无棣 。桓公用之 , 遂以兴霸 。”姜太公把“因其俗 , 简其礼 , 通商工之业 , 便鱼盐之利”作为建国方略 。齐桓公用管仲“官山海” , 设轻重以富国 。齐桓公时山东半岛属于莱夷 , 桓公去世后76年后 , 齐灵公十五年 , 齐灭莱 , 疆土扩大到山东半岛 。当时齐国的“鱼盐之利”地域主要是无棣邑及济水入海口的海隅一带 。此时“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国语·齐语》)作为齐国对莱夷的一项优惠政策 。无棣邑带河濒海,是齐国鱼盐的主要产地之一,《太平寰宇记》载:“月明沽 , 在(无棣)县东界 , 西接马谷山 , 东滨海 , 煮盐之所也 。”;“咸土 , 在(盐山)县东七十里 , 东南西北一百五十里 , 地帶海滨 , 其土咸卤 , 海潮朝夕所及 , 百姓取而煎之为盐 。”《方舆纪要》载:“豆子[卤亢] , 在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北 , 故盐泽也 。......魏氏《土地记》:高城县东北百里 , 北尽漂榆 , 东临巨海 , 民咸煮贩 , 藉盐为业 。”无棣邑不单是齐国的鱼盐基地 , 而且是商贸航运基地 , 管子云“修河、济之流 , 南输(盐)梁、赵、宋、卫、濮阳 。”(《管子·地数》) 。此处的“河” , 系指从无棣邑境内有通航能力无棣河 。管子云“海王之国 , 谨正盐策”(《管子·海王》)齐国“官山海”是国家专营上海资源 , 在产鱼盐重地设官吏专管 。晏子曰:“海之盐蜃 , 祈望守之 。”“县鄙之人 , 入从其政”(《左传·昭二十年》)孔颖达疏曰:“海是水之大神 , 有时祈望祭之 , 因以祈望为主海之官也 。”无棣邑的地面上既有管理鱼盐的官员“祈望”及其部属 , 又有管理民政的官员“县鄙之人” , 还有守土保民的将帅及“边境有兵” , 在无棣邑筑城是必备的举措 。汉代渤海郡在都尉治高成 , 章武设盐官;魏晋是把无棣碣石山改称“盐山”并在山上建有“盐山神祠”(《魏书.地形》);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把高城县改称“盐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在盐山县改置“东盐州” , 且无棣邑供奉盐神最早见于史书记载 。对无棣邑来说这一连串罕见的与“盐”有关的这些历史地名 , 足以说明这里自春秋以来便是鱼盐重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