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史写作上,明代官修与私修的互动,反映在实录的传播与使用上 。实录的秘藏宫中,限制了明史的编纂;实录的外传,提升了明史研究与编纂的水平,但也限制了视野,让他们过多关注政府史,而于民间历史则重视不够,更毋论史学理论 。明实录与明史学的关系确实密切 。
明末清初的明史建构,整体叙述多于专业化研究 。当时主要有两大动机,一是反思,二是补缺 。完美主义建构,就没有问题意识,思想性就差,必然影响作品的深度 。当时没有严格的学术界和学术研究,于是,明史的编纂就不可能深入化 。出于政治的重新建构,往往只有当代阅读价值,而缺乏传世价值 。出于学术的建构,可能当代阅读者不多,但因越来越精细化,难以被人代替,自然也就越有长久流传价值 。
如何深化明代史学研究?下面谈三点设想:
(1)史源讨论可以引入史学史研究 。前人编书,缺乏研究,都是材料抄来抄去 。现在的编书经验告诉我们,未经过拷问,将别人的东西信手拈来,是很会出差错的 。史源分析是讨论一部史著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会促使人对材料读得更仔细 。没有这种解剖,只有作品思想、体裁的整体介绍,就会显得空洞 。史学史研究之所以不对历史学其他二级学科专家产生作用,正在于它的整体介绍,没有对材料来源及水平做深入研究 。
(2)建构的分类专门考察更重要 。明史建构研究是顺时考察,顺时考察是整体考察,更有意义,更为主动 。不同时代的书写,是一个不同内容的选择过程 。不同时代的学者,都有权力加入修订版本之列 。从本质上说,不同时代同一体裁的明史著作,是版本的升级 。传统的史学史研究,偏重整体考察,但分类专门考察更为重要 。譬如不同明史作品的帝王书写考察、不同明史作品的分类传记考察、不同明史作品的外国与四夷传考察、不同明史作品的女性书写、不同明史作品的忠孝节义书写,这样的分析如能更为深入,或许可以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
(3)加强史料的搜集与汇编 。学者更看重第一手文献,有材料才可以重新建构 。从现代专业角度来看,需要有专业的史料汇编 。如此积累,研究才会加深 。电子版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明清实录等诸部大型丛书的出现,将方便当代学者,大大提升明代史学研究的水平 。(钱茂伟)
注释:
①关于不同时期史学家们建构明史的状况,钱茂伟的《明代史学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及有关论文中已有阐述(详参钱茂伟:《明代史学编年考》附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也参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②20世纪的明代史学的总体研究概况,详见钱茂伟:《明代史学研究史述略》,盛邦和主编《东亚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也见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叙论》 。关于明末清初史学的特征研究,较早的有葛兆光:《明代中后期的三股史学思潮》,《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1期;姜胜利:《明代野史述论》,《南开学报》1987年第2期;乔治忠:《清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清史研究通迅》1989年第1期 。90年代以后,主要有钱茂伟:《论明代中叶当代史研撰的勃兴》,《江汉论坛》1992年第8期;钱茂伟:《论晚明当代史的编纂》,《史学史研究》1994年第2期;钱茂伟:《也论清代初期的明史学成就》,《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七辑,1996年出版 。
③吴朴生卒年,据“福建省情数据库”(www.fjsq.gov.cn)所列“吴朴”条,此前有关资料均不详 。
- 讲座宣传图片 风水讲座宣传文案
- 广西桂平玛丽山风景
- 昆仑山主山风水图高清
- 虎门风水宝地 饿虎扑羊风水宝地
- 休掉冷酷王爷 休掉花心王爷的小说
- 李金桂是乾隆的什么人 李金桂是谁
- 雷暴云风水
- 23数字风水中的含义
- 岑溪出皇帝的风水
- 什么是聚宝盆风水地形 聚宝盆建筑风水讲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