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继佐与张岱间也有联系 。查继佐拟到山阴拜访张岱,《东山外纪》卷二云:“山阴前辈张宇(“宗”之误)子留心明史二十余年,汰繁就简,卷帙初备 。欲移其草,就先生共为书 。”(15)这里仅说查继佐准备拿了初稿,与张岱合著明史 。张岱有《读查伊璜三说》诗,称:
高轩前岁过吾庐,得见异人读异书 。搏虎搏龙力不暇,急与之角有昌黎 。古来作史有几个?字字皆拾龙门唾 。自出手眼惟君能,廿一史中参一座 。皇明史宬一无留,草野收藏可汗牛 。老生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家传投来集若云,其中清浊未能分 。多君笔有秋霜气,一卷裁成冰雪文 。古今史贵一人成,四传春秋辅以行 。折简殷勤招及余,他年留作褚先生 。(16)
这首诗印证了《东山外纪》的记录 。查继佐给张岱写过信,“折简殷勤招及余”;张岱回了信,强调“古今史贵一人成”,婉言谢绝了合作要求,仅提供了部分明史数据 。此信还透露,查继佐曾在写信的“前年”到过张岱家,张岱见过《罪惟录》初稿,对查氏及其著作的评价很高 。
以上零星材料表明,明末清初的明史作者群体之间,有一定的学术交流,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 。
三、编纂方式的集体性与整体性
1.对集体编纂的重视
一般说来,私人修史属个体行为,至多有朋友参与意见 。但到了明末清初,一些新的编纂方式也出现了,如合作写史,吴炎、潘柽章合编《明史记》,王锡阐、戴笠也写了一部分 。查继佐修《罪惟录》,徐元文(1634-1691年)、范兆芝(1624-1658年)、张岱,都曾是被邀请对象,他的不少门生实际参与了修史工作(17)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一个人想独力完成综合性的国史也确实有困难 。邀人合作,无疑是一种理想的修史方式 。
甚至,在江南富裕的新兴市镇上,竟有富人出资设局修史,如南浔镇庄氏 。由于庄氏史案的政治影响太大,结果后人往往只关注其负面影响,而对庄氏修史本身所体现的时代意义思考不足 。其一,江南富人参与修史行列 。江南是明末清初中国最为富裕的地区,由于传统的重文传统,也使不少新兴的富人关注文史编纂,在此方面庄氏家族是一个典型 。其二,民间设局修史现象出现 。中国历史上,只有政府设局修史,个别史官和个别地方幕府设局修史,未见有财力的民间学人出面设局修史 。庄氏此举,无论如何是一个新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为顾炎武“瞽史”说所左右,称庄氏是富室子弟、瞎子,为了扬名,于是仿左丘明,奋笔修史 。庄氏虽非一流史才,但还是有些文史之才的 。更为重要的是,庄氏不是传统的学者独立著史,而是设局修史 。他的角色是个主编,他的能力表现为组织管理 。据查继佐记载,庄氏“延三数知己,穷日夜之力,纂次磨对,苦浩繁无所制 。且负至性,生无所嗜好,必手求此书 。久之,因劳失明 。就医数百里外,犹闭目引史学充左右,令人口诵不休也”(18) 。更可贵的是,庄氏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才能有限,所以,修史时也想聘几个名家当“顾问” 。其三,金钱报酬现象的出现 。中国历史上,修史多为官修或私修,两者共同特点是没有金钱报酬 。而庄氏修史,则自己出钱请人修史,“计字每千,酬金三十两”(19) 。从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来看,谈钱有辱斯文,计字酬金是一种侮辱修史神圣事业的行为 。而从现代工商观念来看,按劳计酬,发放稿费,则是肯定脑力劳动价值的表现 。当时这对穷知识分子来说,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其四,是编纂时间短 。庄氏何时始修《明史纪略》,文献没有明确记录,大体在明亡以后 。由于是集体创作,所以,编纂所用时间并不太长 。时间短,见效快,正是集体项目的特点 。
- 讲座宣传图片 风水讲座宣传文案
- 广西桂平玛丽山风景
- 昆仑山主山风水图高清
- 虎门风水宝地 饿虎扑羊风水宝地
- 休掉冷酷王爷 休掉花心王爷的小说
- 李金桂是乾隆的什么人 李金桂是谁
- 雷暴云风水
- 23数字风水中的含义
- 岑溪出皇帝的风水
- 什么是聚宝盆风水地形 聚宝盆建筑风水讲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