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升



黄光升

文章插图
明朝历史,明朝人称为“昭代史”或“国史”,清初遗民称为“先朝史”,后代称为“明史” 。自明朝嘉靖中期开始至清康熙中期(约1544-1695年),大概150年左右,明史编纂呈繁荣局面 。①本文拟对以前关注不够的明史作者群体空间布局上的特点、横向交流上的特点、明史编纂方式中出现的新现象等问题作一论述 。②
一、南方地区修史成风
关于人才的地理分布,近年来在文学家方面做得比较多一些,而史学家方面相对来说则几乎没有涉及 。此处拟对明末清初的明史编纂诸家的地理布局作一分析 。
从空间上说,私修明史首先是从福建、广东破冰的 。《龙飞纪略》作者吴朴(1500?-1570年)③是福建诏安人,《皇明启运录》、《皇明通纪》作者陈建(1497-1567年)是广东东莞人 。接着,由南而北,浙江、南直隶、江西诸地也开始有人修史 。
1.浙江籍:《吾学编》作者郑晓(1499-1566年)浙江海盐人,《昭代明良录》作者童时明(?-1619年)浙江淳安人,《明史概》作者朱国祯(1558-1632年)浙江吴兴人,《昭代芳摹》作者徐昌治浙江海盐人,《国榷》作者谈迁(1594-1657年)、《罪惟录》作者查继佐(1601-1676年)浙江海宁人,《明史纪略》作者庄廷鑨(?-1655年)浙江吴兴人,《石匮书》作者张岱(1597-1689年)浙江绍兴人,《通纪续纪》作者卜大有(1512-?年)、《通纪述遗》作者卜世昌和《皇明从信录》作者沈国元皆浙江秀水人,《皇明法传录》作者高汝栻浙江仁和人 。
2.南直隶籍:《宪章录》作者薛应旂(1500-1576?年)南直隶常州人,《弇山堂别集》作者王世贞(1526-1590年)南直隶太仓人,《嘉靖以来注略》、《大臣年表》作者许重熙(1592?-1661?年)南直隶常熟人,《国初群雄事略》作者钱谦益(1582-1664年)南直隶常熟人,《明右史略》作者冯复京(1573-1622年)南直隶常熟人,《明史纪事》作者蒋棻(1610-1664年)南直隶常熟人,《明史记》作者吴炎(1623-1663年)、潘柽章(1626-1663年)南直隶吴江人,《开国功臣录》作者黄金(1447-1512年)南直隶定远人,《皇明副书》作者吴士奇(1566-?年)南直隶歙县人,《识大录》作者刘振(?-1648年)南直隶宣城人,《通纪集要》作者江旭奇(1564-1633年)南直隶歙县人,《通纪全书》作者董其昌(1556-1637年)南直隶上海人 。
3.福建籍:《名山藏》作者何乔远(1558-1632年)福建晋江人,《昭代典则》作者黄光升(1506-1586年)福建晋江人,《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作者陈龙飞(1594-?年)福建晋江人,《国史唯疑》作者黄景昉(1596-1662年)福建晋江人 。
4.江西籍:《皇明大政记》、《国朝列卿纪》作者雷礼(1505-1581年)江西丰城人,《皇明书》作者邓元锡(1529-1593年)江西南城人,《皇明大纪》作者夏浚(1497-1562年)江西玉山人,《明政统宗》作者涂山江西南昌人 。
5.广东籍:《皇明史窃》作者尹守衡(1549-1631年)广东东莞人,《西园闻见录》作者张萱(1558-1641年)广东博罗人 。
6.湖广籍:《皇明大政纂要》作者谭希思(1542-1610年)湖广茶陵人,《鸿猷录》作者高岱(1508-1564)湖广京山人 。
以上,凡南直隶13人,浙江12人,福建5人,江西4人,广东4人,湖广2人 。总体上说,私修作者以浙江、福建、广东、南直为主,其他唯《肃皇外史》作者范守已(1547-1613?年)、《国史纪要》作者张铨(?-1621年)、《明书》作者傅维鳞(1608-1667年)、《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1620-1690年)4人是北方人 。
何以明史建构由南兴起、由南而北?这可能是由中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地区差距决定的 。区域差距反映出各地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南方地区是公认的经济、教育、出版、文化发达之区,读书人层面较厚,关注国史写作的人也多,而北方则远不及 。同时,这也反映出南北意识形态束缚程度的不同 。北方是权力中心地带,思想束缚紧些,而远离权力圈的东南地区则相对松弛 。历朝中国儒家教育注重培养士大夫的天下意识,他们虽身处各地乡村,但个个都是“国士”,以天下为己任 。身在江湖,却心系朝廷,关心政治 。一旦危机来临,部分忧世意识浓厚的士大夫,就会站出来 。南方士大夫急公好义,就会自觉承担起明史的建构任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