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风水


安阳市“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 。元、明、清均经重修,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进行了较大的重整 。“文峰塔”久负盛名 。古代被称为“南北丛林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年间知府黄邦宁为塔门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改称为“文峰塔” 。“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 。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 。“文峰塔”以其精美的建构艺术,国内外罕见的建筑风格,高大雄伟的形象,安阳人为之骄傲,成为安阳的标志,过往行人无不为之赞叹 。1977年4月,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赴朴初为之称赞不绝 。他写诗:“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 。”

安阳市风水

文章插图
然而,当人们陶醉其精美建筑之时,欣赏其栩栩如生的艺术之际,往往提出一串串疑问,比如有人问:“文峰塔的形状为什么与其它的塔不同?普通的塔都是下层大,上层逐渐变小,最上形成尖尖的塔刹 。文峰塔却完全相反,它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层层增大,最上层形成一个广阔的可容纳200余人的广场,形成上大下小的伞状?”还有人问:“文峰塔的基础这么大,为什么不建一个高入云宵的高塔,而是只建五层就突然刹顶?”千百年来,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过去还有人相信,但是在科学知识普及的今天很少有人再相信了,那么,文峰塔产生的种种疑问应该如何破解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不得不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周易》来寻找答案 。“文峰塔”不仅是一个土堆砖砌成的雄伟建筑,也不仅仅是一种举世罕见的建筑风格,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我们只有从“文峰塔”的建筑特点入手,深入解析其建筑理念,就能认识“文峰塔”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含,从而正确解读“文峰塔”这个千古之谜 。《周易》是解开“文峰塔”之谜的金钥匙 。
一、为什么“文峰塔”的平面是八角形?
“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其来源于八卦 。所以呈八角形是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佛教文化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首先,我们从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可以看出,八角形佛塔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佛教原于印度,从东汉传入中国 。佛塔也原于印度,随同佛教传入中国 。印度佛塔为半圆形,传入中国就与中国楼阁式的传统建筑相结合 。佛塔在唐代以前为木塔,唐代以后变为砖木结构,或砖石结构 。唐代以前其形状,以四边形、六边形居多,很少有八角形 。宋代以后,佛塔以八角形较多,个别有六边形 。佛塔形状的变化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八角形的佛塔表明佛教已经中国化了 。为什么说八角形的佛塔反映了佛教中国化呢?我们从原天宁寺的西北角(现丹尼斯商场西北角)八角形的二层楼阁式八卦塔可以看出 。八卦塔为八角形,分东、西、南、北四正位和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隅位 。四面八方都有用砖砌成,二层墙砖凹形砌出八卦符号,东方为震卦,西方为兑卦,北方为坎卦,南方为离卦,东南为巽卦,西南为坤卦,西北为乾卦,东北为艮卦,显示了文王八卦排列顺序,为道教文化的产物 。“文峰塔”的四面八方也反映了文王八卦的排列顺序 。佛塔的造型与儒、道的八卦融汇成一体 。
其次,文峰塔上浮雕的佛教故事顺序反映了八卦的方位,也反应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八卦顺序的排列,古代以南为上,北为下,与现代的上北下南完全相反 。“文峰塔”一层上的浮雕也是以南方为上,正南方为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为阿弥陀佛和弥勒佛,释迦牟尼佛为佛祖,居中面南而坐 。西南方为坤,时为夏末秋初,万物兹润生长,接近成熟,佛雕为释迦牟尼佛说法,表现佛法广布,蓬勃发展 。正西方为兑,兑为金,为悦,时为秋,佛雕为悉达多太子降生 。佛祖降生金碧辉煌,环宇庆贺,必为喜悦 。西北方为乾,时为秋冬之间,阴阳相搏,佛雕为悉达多太子苦行,接受磨难 。正北方为坎,坎为水,为险为陷,佛雕为观音菩萨,表现为古代的救苦救难的是观音菩萨 。东北隅为艮,既是万物之终又是万物之始,佛雕为释迦牟尼佛结迦跌座,飞天安然侍听 。正东方为震,震为雷,时为春季,万物萌生,浮雕为释迦牟尼佛涅槃 。佛法讲轮回,有死有生,死意味着生 。东南为巽,巽为风为入,浮雕为波斯国王及王后侍佛闻法,表示佛法如春风一样广布 。用八卦方位来表现佛教故事,表明儒、道、释文化的一体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