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炳竹
总想为母亲写一些文字,来记录她这60年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提起笔,让我想到的是和母亲一生密不可分的那只有灶台 。

文章插图
一
母亲20岁那年,经人介绍嫁到了父亲家 。那是一个古老的村子,后来记事了才知道村子的名字叫古井湾(这名字的由来或多或少与东边的皇觉寺有关,山脚也就是村的东北角有一口古井,供山上和尚吃水用,延用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因为父亲是长子,兄弟姐妹较多,所以婚礼办得很一般 。分家后,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当时爷爷也只有一间大屋子,姑姑们出嫁后,把屋子一分为二,中间用一床破旧的竹篾席隔开,东头爷爷奶奶住,西头做了我妈妈的婚房,总共不到15平,床、柜及生活用具都挤在这屋子里,空间太小连做饭的地方都没有 。勤劳的母亲,想出一个办法,用三根结实的棍,拴在一起支起一个架,放在院坝的一个角落(因为院坝是公共场地,既要供人行走,农忙时还要晾晒粮食) 。然后用铁丝把带耳的铁锅拴起挂在三脚架上,然后搬来几块石头堆砌起来,上面铺上一块木板就是切菜的案板了 。这是母亲的第一个灶台,而且简陋得让人怀疑这是野炊或者野外烧烤,我虽然没有见过这场景,小的时候还把它当做“摇篮”使唤过 。如今这铁锅已经锈迹斑斑,每次收废品的路过我家,都在打它的主意,在我的坚持下得以保留至今,每次看到它,总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 。

文章插图
二
1977年4月29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随着我姐的出生,原本拥挤的家,显得更加拥挤了 。因为我妈生的是闺女,我爷爷不怎么待见我姐,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这也是普遍现象 。我的四个姑姑最高学历,小学五年级,有两人一天学堂也没上,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在我后奶奶的“唆使”下,我爷爷有一天竟然说要把这半间屋子收回去,让我爸妈和我姐搬出去,只给半年的时间准备 。年轻好强的父亲这次也是没有退让,说搬就搬,自己找来工匠(主要是泥瓦工),木匠的活就自己干了,不到三月就盖起了两间土坯茅草房,晾了3个月,就搬进去了 。(南方潮湿,再加上是新房,我姐后来经常皮肤过敏,我想肯定跟这有关)这在村里也轰动了,凭借一己之力,盖上新房的第一人,(5年后盖瓦房,12年后盖上了楼房,父亲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而且在屋檐下还搭建了一个厨房,母亲最高兴的不是有地方住了,而是有专门做饭的地方了(这应该是母亲的第一个厨房) 。每天清晨,天未大亮,母亲就起床,开始忙碌,主要是为父亲做早饭,因为盖房搭灶,欠下一部分钱,只能靠父亲从爷爷那里偷学来半生不熟的手艺,补贴家用 。刚开始做的木凳、水桶由于手艺不精,拿到街上基本上卖不出去,好多时候家里都揭不开锅 。但母亲的灶台上,从来不缺东西,地里长出野菜了就去挖,人家地窖里被扔掉的红薯,发出了嫩芽也摘回来 。后来父亲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不但做的木器能卖出去了,还有人请他到家干活了,好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幸福的滋味还没来得及品尝,家里因为我的到来,打破了平静 。家里一下由“小康”掉到了贫困线,我自从出生以来,3岁前基本上与药形影不离,最明显的变化是母亲的灶台上,瓦罐明显减少,除了盐罐,味精,油罐也撤了 。

文章插图
- 农村风水宝地图片 钟鼓楼风水宝地图片
- 隔壁地势压半个屋风水
- 东面高楼风水
- 燃气灶有火花但打不燃
- 兔子不请自来有什么说法
- 农村散养鸡怎么养殖,有哪些要点
- 各种风水公鸡与牛图片对比
- 农村自己磨的面粉是全麦粉吗
- 燃气灶哒哒哒打不着火
- 新居入伙风水 农村新居入伙风水布局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