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跨境电商即将“熔断”的传闻此起彼伏时 , 新政却突然戛然而止 。 保税区在跨境电商新政推出满两个月时又恢复了往日红红火火的景象 , 就像曾被看做是噩梦般的新政从未落地过 。 
但所有人都清楚 , 新政只是暂缓实施一年 , 正面清单与通关单“两单”依旧如鲠在喉 , 尚难“消化” 。 也有从业者感慨称 , 加码海外直邮、布局海外仓、转做一般贸易和跨境O2O业务 。 只是自身的小修小补、国家政策不再进一步放开 , 带来的将是空前的行业整合大潮 。 

文章插图
重温新政
几经调整的“王炸”
从传闻到证实再到传闻再被证实 , 用“几经波折”来形容跨境电商新政的出台再合适不过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 跨境电商新政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 彼时 , 风起云涌的各个跨境电商平台“侵泡”在政策红利的“温水”中 , 赚资本眼球、夺媒体目光 。 伴随新政征求意见稿的出炉 , 关于新政内容的探讨逐渐升温 , 其中 , 包括单次和年度交易限额、行邮税改为综合税、取消50元的免征税额及拟于2016年4月8日起实施等 。
仅限于行业讨论、少数媒体关注的征求意见稿并未引起轩然大波 。 直至今年3月24日傍晚 , 财政部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发布公告称 , 将自4月8日起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 。 随后 , 正在做3月大促的各个品牌跨境电商纷纷发声探讨 , 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万元够不够用?合不合理?税制变化可能导致哪些品类价格上升?国家出台新税制为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是整合潮即将来临还是真正为跨境电商正名?
但至4月7日晚 , 上述曾被看做是新政的核心内容却很少再有人关注 。 当晚9时许 , 财政部联合11个部委公布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以下简称“正面清单”) , 其中不含生鲜、成人奶粉及液态奶类产品 , 化妆品和配方奶制品也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 。 同时 , 正面清单中指出 , 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 。 这意味着 , 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被定性为“货物” , 将按照一般贸易的方式进行监管 。 通关单、正面清单这对“王炸”首次出场便瞬间“搅晕”全国所有跨境电商平台 , 有消息显示 , 新政前夜出台的正面清单让全国不少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保税仓陷入混乱 , 出不去、进不来 , 跨境电商第一次面临“熔断”危机 。
扔下行业重磅炸弹后 , 政府各部门开启政策调整步伐 , 从第二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出炉开始 , 到国家质检总局发文称 ,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应签发通关单 , 再到海关总署印发通知称 , 跨境电商新政将暂缓一年实施 。 人们终于意识到 , 跨境电商新政的核心难题不再是税收有所提高 , 而在于监管方式趋于一般贸易进口 , 导致多次“熔断危机” 。
企业掉头
只是小修小补
在政策调整的同时 , 跨境电商企业也尝试多方布局 , 包括加码海外直邮、布局海外仓、转做一般贸易和跨境O2O业务 。 在日前举办的2016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跨境消费分论坛上 , 苏宁国际电商经营中心副总经理李亮表示 , 目前平台采用保税进口和海外直邮两种模式共同发展战略 , 一些热卖且价格不超过2000元的小生活家电 , 平台通常放在保税区备货;而价格超过2000元的 , 平台大多采用海外直邮方式 。 同时 , 苏宁海外购在跨境O2O模式上正做着诸多尝试 , 如在南京开设最大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 通过进口商品采用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结合的方式 , 为用户提供新型体验方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