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 三大电商平台是哪三家( 四 )


因此 , 一到打折季 , 线上线下的购物商场就充满了付定金立减、充值返消费券、特价区折扣、折上折、限定时间折扣、满减优惠券、换购的“数学题” , 而这些数学题的玩法 , 也被搬到了双11上 。
知名Papi酱曾发布视频炮轰双十一 。 “4000 字阅读理解 , 外加10道数学题 , 不做完没资格花钱” , “盖楼、删短信、做数学题” 。
逛商场或许是一种升级式的消费体验 , 但商家的价格和套路却并非适合所有人 。 因此 , 近年来 , 每到“双十一” , 总有消费者怀念那年真诚、憨憨打折的淘宝 。
? 拼多多:市井、胡同、集市
在10年前的那个命运分叉口 , 淘宝的创始人孙彤宇一手参与组建起日后“杀死”淘宝的淘宝商城 。 以淘宝为代表的C2C业务逐渐边缘化 , 淘宝成为天猫的主要流量来源 。
许多年后 , 孙彤宇又再度成为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 命运转来转去 , 曾经孙彤宇拥抱的中小商家 , 又在拼多多上找到了新的家园 。
拼多多以做农产品起家 , 在发展为平台模式后 , 最早入驻的正是被阿里遗忘掉的产业带工厂和中小商家 。
说回拼多多 。 粗略划分 , 拼多多的发展一共有三个大的阶段 , 第一是通过农产品和拼团模式积累用户;第二是以“0佣金”、“低成本”的平台模式吸引产业带商家 , 将性价比商品扩充到全品类;第三是以“百亿补贴”为跳板 , 引入品牌商品吸引“五环内”人群 。
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拼多多身上形成了混合、复杂的特质 。
首先是一以贯之的市井平价气质 , 从水果生鲜到大牌美妆、鞋服 , 还有9.9元的t恤、卫生纸、洗衣液 , 恨不得全世界知道自己便宜 。 连SKII、Switch等大牌也难以幸免 , 来了先补几百元 。
其次是拼团社交的鲜活气 , 城市办公室白领、广场舞天团、大学宿舍的姐妹基友 , 一起薅羊毛 。 最后是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兼容并蓄 , 拼小圈里艺术家既买小零食、大樱桃 , 也买摄影集 。
主妇和厨师在菜市场找应季食材 , 空调房里的都市富士康工人在拼多多感受四季 。 春季的橙子菠萝、5月的杏子、大樱桃 , 6月的芒果、荔枝 , 7月的西瓜……
之前有媒体用“烟火气”概括拼多多 , “和“烟火气”相关的内容 , 高频词是:路边摊、夜市、档口 。 其共同点是 , 得带钱 , 出去溜达一圈儿总得买点有的没的 。 ”

国内三大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 三大电商平台是哪三家

文章插图

城市消费业态中 , 这种万家融合的地方叫集市 。
中国人对集市的记忆里 , 入夜后品牌的霓虹灯亮起 , 街道两边的社区菜场、熟食店 , 服装店 , 数码店访客络绎不绝 。 成群结队的年轻学生嬉笑追逐 , 摊贩在路旁叫卖杯子、杂志 , 路边鱼丸、冷面、炸鸡摊上升起的雾气给街道打上了一层滤镜 , 也让空气中弥漫起了油炸物的特有的香味 。
有人用能不能一起逛集市、吃大排档作为检验伴侣的标准 , “既能带我米其林 , 也能陪我路边摊”成为一些年轻女孩的择偶标准 。
在所有零售业态中 , 集市属于存在感最弱但却必不可少的一类 。 在现在所有零售消费的业态中 , 集市的特征主要是:
(1)组织门槛和营商成本最低 , 有货、有人即成集 。
(2)商品顺应人的需求走 , 追求结构性丰富 。
集市因消费者聚集而生 , 有集市的街道 , 必定也是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 因此 , 集市上的商品自然会顺应人的需求而存在 。 一方面 , 集市的商品服务品类丰富 , 几乎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 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游戏 , 另一方面 , 单一品类商品多数追求“爆款” , 而不是长尾小众商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