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二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文章插图

更何况, 从消费能力以及受众的角度来看, 女性观众本就在影视剧的观众群体中占据大头 。 无论是剧集还是综艺, 女性观众往往是最先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一群人 。 而电影, 尽管有不同的类型差异, 但大多数比较卖座的商业类型, 像是爱情、奇幻、青春等等, 基本上也都是女性观众居多;而像男性观众偏爱的动作、科幻、悬疑、犯罪等类型, 女性受众的占比同样不容小觑 。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社会意义的角度, 还是观众占比的角度来看, 来自女性群体的声音都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力量和价值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文章插图

女性题材影视剧大火,
但≠女性主义大火

如果说《你好, 李焕英》的大火, 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所有观众柔软的内心, 将母爱这种世俗的亲情羁绊以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话;那么像《我的姐姐》的脱颖而出, 则更有赖于对于社会现实议题的触及和探讨 。
这两部影片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充分证明了 女性题材电影在市场上具备的商业潜力 。 要知道在今年以前, 女性题材的影片更多还只是“文艺片”的专有名词, 很少有人会将其和“票房大卖”几个字联系在一起 。
回望过去几年, 《嘉年华》《血观音》《相爱相亲》等一系列主打女性生存困境和女性情感的电影以超高的口碑获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合力将社会固化的男权结构敲开了一个裂口 。 随后, 像《狗十三》《找到你》《过春天》《送我上青云》《春潮》等一系列中小体量的女性题材影片更多地出现在观众视野中, 虽然票房表现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但是都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文章插图

到了今年, 女性题材的电影终于打破了“不卖座”的魔咒, 并且实现了在商业和艺术维度两开花 。 《你好, 李焕英》《我的姐姐》票房大卖自不必说, 《关于我妈的一切》《阳光姐妹淘》等影片尽管口碑褒贬不一, 但也引起了一定的讨论 。 另外, 像《兔子暴力》《寻汉计》《我是监护人》等小成本影片虽然票房表现一般, 但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受众 。
而剧集和综艺方面, 女性题材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甚至传播力度和影响范围要比电影更广 。
这其中, 女性群像戏是这类题材中的制胜法宝, 也占据了女性题材剧集的半壁江山 。 通过群像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塑造, 从而引出矛盾焦点, 呈现人物处境和社会议题, 这也是这类剧集总是能引起共鸣的一大原因 。
2016年, 《欢乐颂》打开了女性群像戏的市场, 一年后的《欢乐颂2》更是进一步引领社会话题 。 随着两季的铺垫, 该系列也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 《欢乐颂3》虽然更换了主角, 但仍然未播先火, 相信能够继续保持高热度 。
另外,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机智的上半场》《正青春》《爱的理想生活》《北辙南辕》等一系列展现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女性生活和情感的故事, 也同样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 这其中, 有一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但也有一些由于剧作悬浮、人设生硬等问题, 口碑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文章插图

除了群像戏, 其他类型的女性题材也都有很广的市场, 比如古装、悬疑、现实等等 。 像是于正的《玉楼春》, 展现年轻人迷茫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以及去年很火的一批悬疑剧《白色月光》《摩天大楼》《危险的她》《不完美的她》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