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烧钱
社区团购从热得发烫的新风口, 到集体降温, 也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
去年下半年, 滴滴推出橙心优选, 喊出“投入不设上限”的口号, 如今几轮区域调整都伴随裁员和关城;京喜拼拼请出“沉寂许久”的刘强东亲自带队, 而今已经偃旗息鼓 。
没家底的创业公司就更难了 。 社区团购平台呆萝卜倒闭, 只因在破产重整的21个月内始终无人接盘;食享会在吃尽苦头后转去了社区零食赛道 。 同程生活一度估值10亿美金, 破产的时候“丢盔弃甲”, 连名字都换成了蜜橙生活 。
生鲜电商似乎一直是门苦生意 。 叮咚买菜上市即破发, 虽然在交易第二天暴涨95%, 最后却证明是美股散户错把叮咚当成了滴滴 。

文章插图
这一乌龙事件后, 公司股价开始迅速飘绿 。 根据叮咚买菜今年的三季报, 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20.1亿元, 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2.5倍 。
生鲜行业如此惨淡, 而大厂们却还是不肯放手这门生意 。 那么, 问题来了:
1、生鲜电商到底能赚钱吗?
2、社区卖菜这件事有壁垒吗?
3、被玩坏的社区团购, 还有未来吗?
01 优化的降本模式社区团购之所以如此火爆,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兴盛优选模式带来的诱惑 。
虽然前置仓熬出了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两家上市公司, 但盈利遥遥无期 。 而社区团购却以更优的模式, 展现了盈利潜力 。
疫情期间, 兴盛优选的社区团购模型已经实现初步盈利[1] 。 这也是大厂们跟风“抄作业”的原因 。 对比可知, 相比前置仓, 社区团购在履约模式、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 。 前置仓是大包大揽, 什么都自己做, 吃力不讨好, 社区团购则是能分担的都分出去 。

文章插图
首先, 前置仓为了高品质, 大多做产地直采, 自营模式下平台要承担运输和所有存货风险(损耗及退货) 。 社区团购是代销, 供货的本地供应商替平台承担了部分成本及风险 。 在品类方面, 生鲜高频但易亏损, 社区团购将生鲜的比例降至1/3(前置仓则高于50%) 。 以生鲜引流、日用标品赚钱的思路实现了扬长避短 。
其次, 在仓储上, 前置仓会密集铺设点位, 自营的仓储投入巨大 。 社区团购采用三级仓体系, 前端的共享仓和后端的网格仓都是外包的, 平台自营的只有中心仓 。
让前置仓最头疼的是履约成本 。 要保证即时配送, 要建仓储空间保证食材新鲜, 工人分拣要快, 运输还要用上大量的骑手去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 以叮咚买菜为例, 2020年, 公司亏损20亿, 与之对应的是20元/单左右的履约成本 。 按照国信证券的估算, 即使叮咚能把履约成本降至7元/单, 2020年仍会亏损6.6亿[1] 。
怪不得盒马CEO侯毅炮轰前置仓是“做给VC看的模式” 。 虽然有点同行相轻的意思, 但在巨额亏损面前, 前置仓也无话可说 。
社区团购的王牌则是“预售+自提+次日达” 。 社区团购的体系下, 没有骑手, 只有团长, 不是送货上门, 而是等着取货 。 光是模式本身, 就省下了一大笔钱 。

文章插图
像兴盛优选, 在大厂入局前在湖南的履约费用一度降至3%, 实现了初步盈利 。 如今在成熟地区, 社区团购的履约成本平均每单可以降至1块钱[2], 差不多是前置仓的1/20 。
更加诱人的是, 社区团购还能兼顾便宜 。 如果说前置仓是用高投入换取“多和快”, 那么社区团购则是妥协“多和快”来换取“省” 。 据UE模型估算, 其价格优势有10%来自进货价优势、5%来自流通效率提升, 5-10%来自平台补贴[3] 。
- 你被焦虑、失眠困扰吗?你试过冥想吗?给自己十分钟,提升专注拒绝焦虑
- 我,创业者,被CVC骗了
- 我的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怎么办呢 隔离型孩子父母如何引导
- 拉好友还是拉仇人?ofo退押新套路被骂上热搜
- 特斯拉断网:数百车主“被锁车外”,马斯克推特上向车主道歉
- 全国门店数突破34万,烧烤品类还能怎么玩?
- 特斯拉再次被曝出要造手机,造手机意味着什么?
- 市场要闻|网红补税潮来临,雪梨、林姗姗共被罚超9000万元
- 网红雪梨偷逃税被罚6555万元,网友:下一个是谁?
- 市场要闻|天下秀布局元宇宙产品,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