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顿”被弃,中国袋泡茶江湖风起

努力实现“中必赢”
每次心跳就有1252杯立顿被饮用中国是茶的国度 , 有着三千多年的茶叶栽种史 。 无论是大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 还是文人雅士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茶” , 茶自古以来在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然而 , 一个英国品牌却直插茶叶发祥地心脏 。 这一切的背后 , 离不开立顿创始人汤普森·立顿 。 这位出生在苏格兰中部贫困家庭的小伙 , 16岁便出去闯荡 , 从服务员、水手 , 再到账房先生 , 终于在1871年攒够钱 , 回到老家开了一家立顿食品店 。
彼时 , 杂货店茶叶销售额从4000万英镑翻了一番到8000万英镑 , 立顿于是在斯里兰卡大量购买土地种植茶园, 并进行茶叶的包装和运输 。
自1890年正式踏足茶行业起 , 立顿就开始不断展现他的经商天赋 , 其一举一动如今看来都极具颠覆性:
一方面 , 他首次推出了更适合家庭购买的小分量茶 , 推广使用便捷的茶包 , 这让原来仅贵族享用的红茶 , 进入了大众生活;另一方面 , 他打着“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旗号 , 有意营造“所有茶均来自自己的茶园”这一硬核形象 。

“立顿”被弃,中国袋泡茶江湖风起

文章插图

最为重要的是 , 立顿先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建立基地和茶厂 , 通过英国的拼配中心 , 将茶这一易受气候、日晒、雨水等影响味道的因素全部剔除出去 , 保证无论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 一年四季中的每个月份 , 立顿红茶的口感和味道都是固定一致的 。
得益于此 , 立顿茶成立第二年便在美国设厂 , 第三年便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卖出100万包茶 。 其创始人还被英女王授予爵位 , 冠以“世界红茶之王”美名 。 在立顿传记中 , 作者写道:“是他第一次真正将茶做成了一个统一的品牌 , 无论何时何地 , 你买到的都是同样的茶 。 并且立顿的价格要便宜一半 , 这对其他茶企不亚于一次暴击 。 ”
此后 , 立顿茶发展突飞猛进 。 直到1972年 , 被全球著名的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买下 。 1992年 , 联合利华在中国大陆推出了立顿 。
背靠商超的发展红利和联合利华的饮食策划渠道 , 立顿的打法也更加游刃有余 。 在此后几十年里 , 立顿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打造品牌;二持续标准化 。
在品牌上 , 立顿极力迎合年轻人 , 代言人从周华健 , 到彭于晏、金城武 , 甚至还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植入广告 。 《中国质量万里行》刊登过的一篇报道中曾这样描述 , 当年的“潮人”70后说 , “不上班的周末 , 还能干些什么呢?就是音乐和立顿茶” 。
事实上 , 在此前 , 中国喝茶大多是用热水冲泡茶叶饮用 , 容易把茶叶喝到嘴里 , 既麻烦又尴尬 。 横空出现的立顿茶包不仅解决了这一痛点 , 而且凭借安心的产品、创新的口味和用户体验贴合了当时办公室白领新时代的快节奏生活 , 在以“洋货”为时尚的那代中国年轻群体中 , 掀起了一股消费潮流 。
与此同时 , 在标准化上 , 联合利华在世界各地投资兴建规模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 2005年 , 联合利华就投资5000万 , 在合肥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厂” 。 当年 , 立顿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
“立顿”被弃,中国袋泡茶江湖风起

文章插图

在接受新华社的一次采访中 , 立顿自豪提到:“你的心脏每跳动一次 , 全世界就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 , 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 。 立顿每年销售的茶叶净重 , 相当于1.4万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