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马上要去敲钟了
“AI四小龙”到了争抢第一股的关键时刻 。
11月22日晚间, 港交所文件显示, 商汤科技通过了上市聆讯, 并于23日开始路演 。
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四家人工智能企业, 谁先完成上市, 不仅是一个未揭开的大悬念, 还是人工智能行业“全村的希望” 。 除了商汤之外, 依图科技在6月份终止上市审核, 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分别于7月和9月在科创板成功过会 。 但“第一股”何时正式亮相, 还是未知数 。
有200多位博士坐镇的商汤科技, 获得资本的青睐不算少, 成立以来, 商汤科技累计获得52亿美元的融资, 最后一轮融资后, 资本市场对其估值达到120亿美元 。 无论是从融资金额还是业务规模来看, 商汤科技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
围绕商汤科技的质疑主要在于业绩 。 2021年上半年, 商汤科技的毛利率达到73%, 但同时经调整后净亏损达到7.3亿 。 在三年半烧完200多亿人民币之后, 亏损仍然是商汤科技的常态 。
这让3年前曾在演讲中宣称“烧钱就是败家”的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情何以堪 。
01为了追求0.01%, 用了上亿人脸商汤科技虽是“AI四小龙”中最后一家递交招股书的公司, 但这并不影响其“AI一哥”的地位, 因为在业界它被称为“中国的贝尔实验室”, 拥有非常豪华的技术团队 。
其创始人汤晓鸥更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 。

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文章插图

2014年3月, 汤晓鸥的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布了 GaussianFace 人脸识别算法, 在 LFW 数据库上准确率高达 98.52 % 。 三个月后, 汤晓鸥团队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 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 。
据报道, 汤晓鸥实验室的三个人脸识别算法占据了LFW识别率的前三名, 而Facebook的DeepFace也只位列第四 。
一时间, 汤晓鸥声名鹤起 。 带着“技术大拿”光环走出实验室的汤晓鸥, 获得了很多知名投资机构青睐, 商汤科技自此开启了一年两轮, 甚至三轮的融资道路 。
拿到钱的商汤科技, 的确都将钱投入到了研发之中 。 招股书数据显示, 2018年至2020年, 其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8.48亿元、19.16亿元和24.53亿元, 分别占同期营收的45.9%、63.3%和71.3% 。 今年上半年, 商汤科技研发支出17.7亿元, 占营收比高达107.3% 。
曾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在创办商汤科技之后, 汤晓鸥团队仍不满足于现有的准确率, 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 团队不断用上亿人脸训练, 只为了追求在准确度上再提高0.01% 。
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文章插图

最近一次最为烧钱的动作, 是去年9月, 商汤科技宣布投入超50亿起建上海临港AI超算中心 。
此外, 在研发人才的投入上, 商汤科技也绝不吝啬 。 招股书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6月30日, 商汤科技有40名教授和3593名技术研发人员(包括250多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 科研人数超过公司总人数(5286人)的三分之二 。 与之对应的是, 商汤科技对研发人员也给出了高额的薪资福利(含股权激励) 。 据悉,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 商汤用于研发人员薪资福利(含股权激励)开支合计约44.6亿元, 占同期研发开支的63.8% 。 其中, 仅2021年上半年,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就高达12.85亿元 。
高科研投入, 给商汤科技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 公开数据显示, 自2014年创办以来, 公司累计拿下70多个全球冠军, 发表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 拥有8000多项AI发明专利, 在全球三大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全球排名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